您所在的位置:台灣服務業概況 > 業界專訪 > 運輸服務

2008-04-02  【專訪】強化物流業競爭力 迎向光明~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黃仁安

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設有桃園國際、新竹、台中、高雄四大物流中心、及機場國際物流園區和基隆、楊梅兩大調度中心,擁有國際物流中心執照發揮快速通關及節稅優勢,為國內外商家提供內陸運輸(包括:卡車、貨櫃、恆溫、恆濕避震運輸、保稅、化學品、危險品和特種運輸服務),和整廠設備進出口、文件管理、加值服務和物流系統整合顧問等多項服務。世聯主要服務業態含括電子零件、電子產品、維修零件中心、化學品、保稅品、工業物料、藥品、化妝品及服飾百貨,範圍非常廣泛。為滿足顧客對儲存環境的需求,世聯特別耗費鉅資添購德國西門子自動倉儲系統(AS/RS)、24小時監視系統&各層門禁控管、自動消防灑水系統和750KVA備援發電設備等,讓顧客儲存之貨品能處於優質又安全的環境。

物流業在國內多為中小企業,涉及範疇非常廣泛,自1962年彼得.杜拉克定義「物的流通」為「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流程」,經世人翻譯為流通業後,這個行業才真正開始被世人所重視。黃仁安理事長表示,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可視為冰山大陸,底下有非常龐大利益,需要用到經營管理和邊際效益,每個細微處都有利益來源。不只人的世界有物流,動物世界亦所在多有,譬如獅子、豹、螞蟻會將吃不完的食物找地點儲存起來,延長食用時間便是一例。

以物流業而言,「生產」屬流程前端,整個供應鏈包括原、物料籌措到退貨處理,可說環環相扣,可以為工商業降低成本、減少庫存,實是業界的幕後英雄。「其實庫存並非資產,庫存太多則為廢料,將造成不可估計的潛在損失,是很多企業遭遇的共同問題,在財務報表中會顯現出來。」黃理事長說,透過物流業可以讓庫存問題降到最低,公司股東的權益才能獲得保障。然而物流業在廣大的服務業中算是弱勢群體,與大客戶的談判往往屈居劣勢,會遭客戶以大凌小欺侮,僅有少數企業例如TOYOTA、UPS、DHL和Nippon Express會傾聽物流業的心聲,將雙方視為伙伴關係,願意分享資訊及利益。
物流業生態中,以一、兩部卡車成立運輸公司的很多,屬於小型規模者更多,所以在供應鏈中居弱勢,例如長榮是貨櫃運輸船的翹楚,於70年代以一條舊船經營得法而起家,但當時台灣是世界工廠,有其時代背景和成長機會,但現在台灣已經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要想再有那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已經不可能。

世聯自1974年成立迄今,34個年頭裡標榜重視品質和風格,普遍受到外商肯定,也逐漸奠定今天的基業。雖然外在大環境景氣不佳,但對世聯影響不大,不過對其他在末端的流通業則沒那麼幸運了。因為社會制度不合理和法令不健全,很多運輸司機囿於門檻限制被迫靠行,本身權益容易被居心叵測者葬送。黃理事長認為日本訂定保護弱勢族群的相關法令值得參考,例如要求公司開票不得逾60天、勞動契約將勞資雙方權益明訂等。反觀台灣,立法不夠嚴謹,法條雖有明文規定,但實則對勞方卻疏於保障,流通業一般都很辛苦,而且是愈居末端者愈辛苦。

對於目前業界遭遇的現況如何改善?黃理事長指出,政府的官僚體系應先改善,應以更積極心態,掃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積極為民眾做事興利,讓台灣扮好區域樞紐角色。其次台灣研究人才仍嫌不足,各產業界遭遇的問題很多,且各公協會能運用的資源有限,必須政府出面協助整合各方意見並加以補助。荷蘭物流協會(HIDC)每年均可獲得政府補助一百萬歐元,該協會便有餘力積極赴各國推廣,業績也能夠充分彰顯。黃理事長直言,台灣雖然地理位置佳,但並非不可取代,就拿上海來說,上海建設不斷在進步又有貨源,經濟的成長指日可待,而台灣製造業卻逐漸在沒落,必須認真思考進行產業升級、人才培訓和如何走向知識經濟才對。

世聯倉運目前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如何?黃理事長表示,台灣內需市場太小,世聯現處於調整階段,正致力強化台灣所有據點的績效和體質,研究往越南發展的可能性,與其他企業著眼點相同,世聯也必須追求人力和運輸方面成本的下降。面對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競爭壓力,物流業已能為客戶量身定做庫存管理,採取模式細膩且重視細節,世聯將以「差異化」來強化本身的競爭力。黃理事長謙虛地說,世聯無力扮老大,只要當老二、老三便好,與客戶緊密合作保持良好關係且勿樹敵,並經常和國外業者交流互相協助。

大型船公司賺取port to port間的利潤,還有意強化port to port之外的末端服務,但其強項並不在此,因而採取成立子公司和物流業策略聯盟等變通方式,意圖加大全球涵蓋力。世聯的業務強項在於運輸和倉儲,是專業物流運籌提供者,專注於核心領域及物流委外策略,要降低物流成本讓客戶滿意度提高。黃理事長決心穩扎穩打,除了要讓世聯繼續擁有並強化競爭優勢外,還將帶領物流協會全體會員往更光明遠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