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台灣服務業概況 > 業界專訪 > 商業服務
2020-09-30 Akousist 網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韓駿逸執行董事專訪
2020-08-31 禾藝藝術創意有限公司專訪
2020-04-29 好馬吉股份有限公司周訓宇執行長專訪
2019-11-27 落實「工業4.0」智慧製造,德國推動UMATI通訊標準規範
2019-11-22 德國金屬3D列印產業概況
2019-10-30 德國工業4.0
2019-08-30 中國大陸商務部:上半年網路零售市場快速成長 零售額達人民幣4.82萬億元
2019-07-31 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總經理林惠君專訪
2019-06-25 馬來西亞財政部將透過發行債券方式,以總值62億馬幣向金務大公司收購該公司4條高速公路特許經營權
2019-04-30 WORLDiBUY高文泰營運長專訪
2011-08-22 【專訪】專訪遠雄企業團公共事務室蔡宗易副總經理 (2011/8/22)
問題1.國內建築與房地產業近期發展之趨勢為何?
蔡宗易副總經理(以下簡稱蔡副總):台灣之建築與房地產業自民國92年起,即呈現穩定成長之趨勢。金融海嘯 以前,台灣房地產業之成長與全球相較之下,仍屬較為落後。因為政治等因素之影響,進而造成經濟上之空轉。金融海嘯之後,台灣建築與房地產業急遽成長,熱錢 透入過多,同時亦造成投機客炒房之風氣。直到今年初,政府便祭出打房效應之相關政策,希望能避免投資客蓄意炒房造成房價攀升。關於投機客炒房問題,基本上 是在於市場機制與供需法則之問題。倘若政府之供給增加,民眾與外資投資之機會亦增加,台灣必須國際化之發展,政府則需提供更多之投資機會,如此一來房價便 不容易被炒做,價格便不會恣意飆升。目前房地產發展已逐漸趨於穩健,預估每年將成長5%~10%,但台灣之房價相對於鄰近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仍 屬偏低,依然具有相當大之成長空間。
政府對於建築與房地產業之方向應該著眼於供給人民居住之需求,尤其是應該協助中下階級之民眾,提供其交通便利(EX.45分鐘左右之通勤時間往返市中心)之國民合宜住宅,並且應將國民合宜住宅品質大幅提升。同時應該加速台北市與新北市之都市更新,以期能夠更有效之運用兩市之土地。另外針對建築與房地產業之配套措施,政府應更加研擬,將法令限制之複雜簡單化。各機關委員會機制,其中之成員異動頻繁,權力無限上綱,造成委員會討論之議題時常無法有效延續探討或有一顯著成效,期盼政府對於其下所設置之委員會運作機制能有改善之方法。
問題2.台北市與新北市之都市更新需求,由於是市中心故有熱錢投入,有學者提出對於外資做資本利得之課稅,您的看法?
蔡副總:基本上要鼓勵台灣國際化,不應該區分外資和內資,而應該是針對投資項目區塊政府之稅率應先做管控,而非針對特定人士來做特定稅率之管控,否則將會阻礙台灣國際化。倘若有外資希望能投資台灣或是在台灣置產,除妨礙國家安全之項目外,政府應該是要提供其管道鼓勵投資,而非加以限制。
都市更新之角度,對於環境之綠化與美化係有極大之幫助,早期住房之建造模式係為較急促,防震係數也不重視,甚至違章建築早期特別多,僅僅著眼於居住需求,並未多考量美化或是其他因素,故以現今之時勢發展已屬落後,又新北市與台北市已走向國際化都市,故在市民生活水平與市容考量上,都市更新勢在必行。
問題3.目前貴公司在國內發展所遇到之障礙與困難為何?政府是否能夠提供相關企業之協助?
蔡副總:政府對於產業之發展並無長遠之看法,時常造成政策不延續、計畫不周延及規劃內容不完善等問題,並且在政策當中有些內容會被利益團體綁住,而進行相關之變動,此會造成承接案件企業主之困難,政府單位應針對此問題做全面性之檢討。另外像是政府近期推動房價透明化,但透明化機制要特別注意隱私與保護,還有保障財產安全,以免被有心人士來做不當之利用。
而法令限制方面,像是台北市之停車獎勵辦法,早期是由於都市停車位數目不足以及希望在捷運線上設立停車位以促進捷運之搭乘量等背景所擬之政策,後期由於因素改變、計畫內容不夠周詳等,政府便針對其獎勵辦法陸續增加限制,造成原先適用其辦法之業者相關損失。像是當初並未考慮到個別基地之大小不同,進而造成各停車場出入口之法令限制不適宜,某些基地太小而法令限制中之出入口應有長度無法符合,對業者適用獎勵辦法時形成障礙。政府應多加協助與輔導業者,並且盡快針對不合時宜之法令限制加以修改,以減少對業者之限制與障礙。
問題4.對於台灣業者前進中國大陸市場與開放陸資來台參與公共建設,您的看法是?
蔡副總:目前政府對於台灣不動產業者投資海外大陸地區為同地區一筆交易5000萬元美元之上限,由於政府怕海外投資過多會造成資金外流而有此一限制,惟台灣市場有限,國際化之發展勢在必行,政府已設有總量管控與審查原則,已足以達到控管資金外流、禁止財務風險高的企業赴大陸投資,應改為一般類並放寬。政府應接受此一觀點,方對於台灣企業之國際化發展有一正面之協助。
而對於政府開放陸資來台之部分,由於台灣政府提供之誘因不足或政策性之考量,陸資來台參與公共建設目前之案例仍不多,未來建議政府對於陸資可設立更完善之管理機制,而非針對其多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