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台灣服務業概況 > 業界專訪 > 商業服務

2014-03-12  專訪香港商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台灣分公司 - 杜承華執行董事

國際會議及展覽產業的發展狀況除了作為評量某一國家或地區繁榮及其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其產業對於國際貿易商機及國家形象之影響至為深遠,因此各國政府無不重視此一「無煙囪工業」之發展。台灣屬於島國經濟型態,對外貿易一向為經濟發展之命脈,以德國為例,法蘭克福已成為各產業辦理世界級國際專業展之首選,許多專業展產業並非德國具有生產競爭力之出口產業,但因法蘭克福已成為全球會展中心,在其成功塑造出會展服務業之品牌形象後,已然成為世界各國積極學習的標的。

 

展會國際化為趨勢

會議展覽產業必須充份掌握國際經貿環境與情勢的變化,跟隨台灣整體產業脈動,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國際定位,全方位整合行銷策略,擴大國際市場對於台灣產業的接受度並進而擴大會展服務業之營運空間。 台灣會展產業發展僅有20餘年,處於萌發的初始階段,雖與先進國家相比猶有不及,但多年耕耘也已見到初步成效,台灣應該利用本身的競爭力優勢,厚植未來展覽業國際化走向的發展方向,例如台灣的手工具機展及電腦展在國際展項上廣為人知,便可視為未來發展的利基。

近年來許多世界級大展因景氣衰退而有規模縮小的趨勢,或區域上的移動,舉電腦展項為例,除了同性質的展覽近年來相繼崛起,加上電腦市場需求逐漸由單機轉移為整合的時代。目前會展市場,正朝國際性專業展及內需型消費展的M型化趨勢走,處於灰色地帶的區域展,或是定位模稜兩可的會展不容易生存,可以預見未來的展覽將會是頂級專業展的天下。

杜承華執行董事表示,台灣展會受限於規模不大,又加上鄰近國家地區(如香港、上海)的競爭,一般國際買家寧願捨台灣赴他展,又因為台灣市場不大,所以國外展商偏少已變成台灣展覽的一大特色。參展商去一個國外展覽參展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兩個,一是當地市場夠大,二是該展國外訪客數量夠多,而台灣前述兩者皆不夠強,這也是當前台灣展覽面臨國際化的一個窘境。歐美人士來台主要是採購,參展可能性不高,台灣在交通樞紐(HUB)的地位又不及鄰近城市,國際展的規模並非一蹴可成,因此如何在現有的專業展基礎上尋求長遠的發展是目前台灣展覽的重要課題。

與時俱進 調整步伐
 
杜執行董事表示該公司是德國總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公司,爾後在台灣設立的分公司,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展會主辦單位,擁有眾多子公司、辦事處及國際銷售夥伴,業務遍及 150 多個國家及地區。談到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的集團整體發展規劃,杜執行董事說道:“為了更好地鞏固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不僅努力打造本土品牌展會,而且還關注全球其他重要市場。”

承上,該公司併購台灣知名的安防展覽主辦單位及整合性媒體服務供應商 - A&S 集團達成收購協議;併購之後公司旗下擁有亞洲最大的安防展會之一,「 台北國際安全設備博覽會 」( SecuTech Expo ),結合主辦單位、專業雜誌及書籍出版商、搭配專業安全產業網站等優勢,更有助於提升既有展會品牌Intersec在亞洲的競爭力,為安防產業及相關服務領域帶來更多內容豐富的活動。

近年來,由於產業轉移及消長的影響,該公司在展覽地區的選擇上,就隨著時代的脈動做出調整以符合市場需求,例如最有名的紡織展Intertextile就選擇同年在香港、上海兩地舉辦,規模雖有差距,卻可以符合兩地採買者的需求,法國當地的紡織展也持續舉辦以滿足歐美地區專買亞洲面料而不來亞洲的買家。在地處阿拉伯世界交通樞紐、中東自由度最高的杜拜也舉辦展覽並獲得極大的成功及迴響,另外像是在新興市場俄羅斯舉辦的展覽也屢獲好評。

政府企業齊力打造會展金磚

台灣的展會目前仍然是貿協為主,公會為輔,在場地檔期的部分,杜執行董事企盼可放寬彈性,以期各展會展出達最大效益。台灣目前仍有移民法的問題,近年來大陸人士來台規定鬆綁,然而外籍人士入境台灣不易,像是巴基斯坦或是伊朗等國的參展商及觀展商就屢遇入境困難的問題,這就間接影響到國際人士參展的意願。

會展服務業已成為擁有全球化潛力的新興服務業,企盼政府持續配合推動軟硬體建設,加速人才培養及全面提高會展從業人員的素質,透過獎勵措施以吸引國際會展活動來台舉辦,並塑造國際會展公司運作所需之優良環境,提供行政支援,藉由推動會展業商業化與國際化,以創造更高的產業關聯效果與附加價值,讓我們共嶄新頁,一起期待台灣會展業更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