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台灣服務業概況 > 業界專訪 > 其他服務
2017-11-24 從白手起家到舉世聞名 李金友、邱威功、張平沼的成功之路
2017-04-28 美國公布最新「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
2016-12-28 我們應該怎麼看待TPP
2016-11-30 台服今年度委員會成果總結
2015-10-29 2015全球服務業高峰會(2015 Global Services Summit)特輯
2015-05-28 海峽兩岸卓越貢獻服務企業獎--得獎企業特輯
2014-09-26 傳承新世代 - 專訪台服新任理事長 張元銘
2013-12-27 年度業者專訪回顧
2007-09-12 【專訪】Canadian Trade Office in Taipei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2007-09-10 【專訪】 Interchange Association Japan 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
2018-06-27 共享經濟 商機無限經貿透視雙周刊477期
共享經濟 商機無限
文/外貿協會市場研究處 蕭君容
在網路科技的發展與普及下,越來越多業者透過互聯網建構平臺,創造以共享經濟為概念的消費型態,活化各種閒置資源。共享經濟以資源使用效率和所得重分配為出發點,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皆可藉由出租或共同使用的方式,與他人共享資源,而其領域涵蓋交通、場所、零售與消費性產品、娛樂及傳播媒體等,帶起一波新的成長動能。
隨著Uber、Airbnb等服務業興起,不少國家也陸續發展具當地特色的共享經濟產業模式,使閒置資源在交易循環中得以持續被使用,發揮其最大效益。本期介紹日本、印尼、英國、烏克蘭及中國大陸的共享經濟市場發展情形,助中小企業主掌握新商機。
服務多元 《日本》共享經濟夯
文/福岡台貿中心
日本的服務周到眾所皆知,而共享經濟正悄然改變服務業,共享服務包含物品、場所、移動工具、資源等,而日本許多地方政府期望能以其概念克服步入高齡化社會後面臨的問題。
從2014年Uber及Airbnb等服務業進入日本後,「共享經濟」的動向就經常成為話題,其蓬勃發展的背景歸功於IT技術發展,以及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讓使用者更便利使用;系統提供者更易提供及管理訊息,因而創造雙贏。
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Pwc指出,2013年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約150億美元,預估將在2025年將成長至3,350億美元。
共享經濟提供的服務主要分為四大面向:物品的共享(各式服飾、商品)、場所的共享(停車場、會議室、民泊、房間)、移動工具的共享(車、共乘)、資源的共享(人力、技術、金錢)。
共享服務 動盪日本
物品的共享方面,在日本目前以服飾居多,最具代表性者為2013年開始提供P2P服務的跳蚤市場App「mercari」。此App要求販賣者須付10%的手續費,另一個由樂天經營的跳蚤市場App「lakuma」則強調免手續費,但因「mercari」使用人口多,銷售速度也快,因此維持優勢。
場所及移動工具的共享方面,2002年汽車共享的服務被引進日本,以使用時數計費,使用者須先加入會員後才可預約車輛。根據交通生態機動性公益財團的統計顯示,全日本汽車共享的基地約1萬3,000處,有約2萬5,000臺汽車,擁有約108萬5千名會員。
而2014年Airbnb及Uber進入日本市場,同時到日本的觀光客也遽增,觀光客周遊於城市及鄉村間,導致飯店房間供應不足,使得「民泊」(提供個人閒置的房間)及「共乘服務」(提供個人自用車中的空位)馬上成為話題。
尤其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城市外的鄉間地區因人口的減少,使得呈現紅字經營的公車路線也跟著被削減,共乘服務被認定為能解決地區居民移動問題,且成為帶動觀光客到鄉間的新手段。
共乘服務 明法規範
2016年12月新經濟連盟公布一份海外各國共乘服務法律制度現況調查的資料顯示,目前主要10國(G7+中、韓、澳三國)裡,美、英、中國大陸、加拿大、澳洲及法國等五國合法承認共乘服務,並已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義大利正進行法案審理中;而法國雖違反現有法律,實際上已提供服務;日本則處於違反現有法律,且不允許提供此類服務。
現今日本有Uber及Notteco二種服務型態,不同之處為Uber是乘客叫車前往自己想去的目的地,而Notteco為駕駛者有明確目的地,偏向於順路搭載。目前實際行駛於日本道路上的Uber是「Uber Black」(使用App叫車,提供者為Uber專用的計程車配車)、「Uber Taxi」(使用App叫車,提供者為一般計程車)、「Uber Taxilux」(使用App叫車,提供者為高級計程車),與國外的「Uber X」(一般駕駛可以自家用車登錄後就可載客)。
積極發展共享經濟 《英國》首推信任印章
文/倫敦台貿中心
英國是歐洲共享經濟核心,所推出的Trustseal,用八項績效標準評估共享經濟品牌,是企業信譽的表徵。
共享經濟是近年的熱門名詞,不管是英國,還是西班牙,甚至羅馬尼亞,都不再侷限於自己的小圈子,具有社區共識的「同儕模式」(Peer-to-Peer, P2P)興起,利用網路隨時隨地邀集他人共同合作。歐洲最熱門的共享經濟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金融合作、P2P住宿、P2P交通、家事服務和專業服務,而共享經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Uber、Airbnb、eBay、Spotify等。
歐洲共享服務經濟核心
根據資誠顧問公司PwC統計資料顯示,在過去兩年歐洲共享經濟活動加快,2015年就有280億歐元的交易,其中五個主要行業的收入達36億歐元。2015年英國的共享經濟市場占了歐洲三分之一,成長最快速,英國亦成為歐洲共享經濟的核心。2014年英國共享經濟交易金額為39億英鎊,2015年成長92%達74億英鎊;提供資訊與服務的共享平臺2014年收入4.25億英鎊,2015年成長101%達8.5億英鎊。成為許多共享經濟成功故事的發源地,如Lovehomeswap、Justpark和Hassle,這些公司皆在英國起家並擴展海外。
英國成為共享經濟歐洲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英國在數位應用方面居領先地位、英國政府長期支持創業且對於共享經濟各大公司具有強烈吸引力。預計英國共享經濟在未來十年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成長,到2025年時提供共享交易的平臺預計有180億英鎊的收入,可促進約1,400億英鎊的交易。
研究顯示,就交易數量(volume of activity)計,金融合作和住宿分享P2P是共享經濟中兩個最大的市場,占英國共享經濟四分之三以上。最近調查顯示,英國新型態各種非傳統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市場占歐洲近80%。單以城市來看,倫敦現在是Airbnb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在倫敦還有不少P2P住宿共享經濟領先企業,例如專門提供高級豪華住宿的Onefinestay。根據交易金額統計,P2P交通共享是英國共享經濟最大宗,占據了英國平臺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諸如Uber等短途乘車共享服務,以及Zipcar等汽車共享俱樂部,在英國相當受歡迎。
收入和交易量強勁成長
按照收入計算,交通共享未來將仍然是英國共享經濟中的最大部分,因為城市汽車共享和停車場共享每年以超過35%的速度增加。另外,金融共享的成長也會保持強勁,而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FinTech中心,利用這類平臺的金融合作金額目前大約為30億英鎊,到了2025年預估有700億英鎊。
共享經濟的五大標的產業中成長最快的將是家事服務,預計到2025年平均每年成長約45%,包括DIY任務、遛狗服務以及乾洗服務等未來發展看好。共享經濟中成長最快的明星公司之一,為12個不同國家的68個城市提供餐飲遞送服務的Deliveroo,在英國迅速蓬勃發展,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倫敦的Deliveroo已經建立了一個有5,000家餐飲店加入的網路。
環境好氣氛佳 《印尼》共用工作空間紅不讓
文/雅加達台貿中心
印尼受到歐美流行影響,開啟了新的共同工作空間,不僅環境溫馨和舒適,亦能喝到美味咖啡、享受快速的網路,而價格則讓廠商可以接受。
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是歐美流行的共享經濟模式之一,這種嶄新的工作模式也逐漸流行到印尼。共同工作空間不僅提供分享使用的辦公室環境,也讓前來使用空間的群體形成特殊的人際網絡利用這樣的工同工作空間,進行交誼與溝通。
共用工作空間 新興公司模式
在印尼,共用工作空間逐漸成為社群平臺,在共用工作空間裡自然產生合作。而共用工作空間與典型的辦公環境差異,在於共同工作者來自不同公司或組織,而共同工作者大部分都是自由工作者、旅行出差者或新創團隊。此外,現今在印尼也有共用工作空間透過舉辦活動來吸引目標族群,成為專門舉辦活動的社群平臺。
這種共用工作空間共享經濟模式已經有11年,從2014至2016年全球的成長率約30%,據了解,亞洲共用工作空間會員全球最多。在印尼,共用空間如雨後春筍般成長,成長率甚至超過200%,公司從最初十多間增加到50多間,並在2016年建立了印尼共用工作空間協會(Co-working Indonesia),約有40個會員參與。該協會表示,展望未來,預期在印尼共用工作空間公司間數,可望達到100多間;目前印尼使用共用工作空間的產業,許多是電子遊戲、App及時尚等創意產業。另根據techinasia.com報告,日本投資公司CyberAgent Ventures將在西雅加達開立一家共用工作空間,並預計準備5,000萬美元投資額供東南亞新創團隊使用。
企業孵化中心 形式新穎彈性
在印尼,有些共用工作空間,成為企業育成中心(孵化器),甚至成為企業輔導中心。共用工作空間與高科技離不開關係,也因此吸引一些印尼大公司進入共用工作空間產業,如Ismaya Group與Rework合作創立共用工作空間公司或者印尼電信公司Telkom和Indonesia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Society(MIKTI)合作創立。
印尼的共用工作空間,平常採開放式共享型辦公空間,可隨時入駐,享有專業共同工作環境中的辦公桌空間,採用先到先選/優先順序制,有的免費,有的短至一小時、一天、一周、一個月還是數年。
印尼第一家共用工作空間,是2010年在萬隆的Hackerspace Bandung,之後在峇里島、雅加達以及日惹也紛紛設立這種氣氛愉快的共用工作空間。有一些是私人開立,也有一些是跟政府單位或大公司合作。
首都共用空間林立 設備一應俱全
身為首都的雅加達,即使辦公室的租金較高、交通壅塞,依然很多新創團隊或小企業者選擇在這大城市做生意,而雅加達許多共用工作空間都能提供溫馨和舒適的小辦公室、好喝的咖啡、快速的網路,甚至是廠商支付得起的價格等條件。
無縫接軌社會經濟 《烏克蘭》共享經濟發酵
文/基輔台貿中心
共享經濟這股風潮也吹到了烏克蘭,雖然初期在文化層面上對於彼此分享的觀念受到衝擊,但共乘的趨勢逐漸在歐洲密集地發展,共享經濟帶來的效益,正於烏克蘭持續發酵中。
共享經濟的概念現已為人熟知,目前這個名詞常被用來形容任何透過網路市場完成的銷售行為,甚至還包括企業對企業(B2B)的交易。而更為重要的是,分享經濟的模式也對社會產生了衝擊:這個新的模式如此方便,它推廣交換的觀念,並使社會中的互信得以復甦,而這樣的情形也逐漸在烏克蘭出現。
依據社會改革家與著名的共享經濟專家Rachael Botsman表示,自2008年以來有幾股推動的力量促使共享經濟出現並持續成長:同級化(peering—所有的參與者平等)的社群網路與即時通訊科技決定性地改變了民眾的行為、 世界經濟危機使民眾放棄漠不關心的消費主義、生態問題衝擊經濟及越來越多例行性的工作、重新相信社區的重要性,使民眾開始更相信彼此並幫助鄰居。
因此,共享經濟與烏克蘭社會與經濟環境無縫接軌。2013年下半年,不可避免的狀況在烏克蘭出現了:當地的「尊嚴革命」(Revolution of Dignity)促使民眾認為他們的社會是一個完整的社區。在那個時期,迫切地需要透過社群媒介,即時聯繫所有參與者及關心的民眾。革命後,民眾變得更關心彼此、國家及整體經濟生態。隨後的軍事衝突占據了國家的一部分,引發了經濟不景氣,除明顯的負面影響外,此不景氣也啟發了烏克蘭人開始避免不理性的過度消費。3G網路通訊啟動之後,烏克蘭新的經濟模式在技術上也獲得了助力。
傳統觀念衝擊大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烏克蘭社會上仍舊存在的特殊之處,卻妨礙了共享經濟的發展。例如讓陌生人在自己家裡過夜,對烏克蘭人來說是很奇怪的,特別是老一輩的人;網路和社群媒介讓短期住宿在技術上可行,且可提供更多有關房客和房東的資訊,讓交易更安全,但對不熟悉這一切的人來說接受度仍然不高。其次,烏克蘭的立法和司法系統還無法讓民眾有安全感,發生爭議時,人們不確定是否能夠確保自己的權益。再來,在烏克蘭社會,民眾還無法習慣需要付錢的服務。烏克蘭最早的共享經濟模式之一的「GiveMeALift」是一種即時共乘搜尋服務,甫推出即大受歡迎,因為一開始是不需付費的,然而,這項業務開始推動預付機制後,民眾就不再買單,導致這項服務在2016年3月被迫劃下句點。
機遇挑戰並存 《中國大陸》共享經濟正盛
文/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中國大陸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龐大,雖發展高速成長前景可期,且臺灣亦有廠商受惠,但面對共享經濟新商機時,應考量背後的資源浪費隱憂,並從中思考對應的解方。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人民幣(以下幣同)3兆9,450億元,成長率76.4%。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技術智慧分享、服務住宿等領域交易規模達到 1.37 兆元,比2015年成長 96%,遠遠超過實體經濟的成長。
分享經濟種類豐 共享汽車前景佳
中國大陸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預測,依當前發展態勢,未來幾年中國大陸共享經濟將保持 40%左右的高速成長。預估2020 年共享經濟規模將占中國大陸GDP比重的一成,2025 年成長至20%。未來十年,中國大陸共享經濟領域可望出現五至十家巨無霸企業。
最先成為民眾關注焦點是共享單車。短短一年,中國大陸誕生超過30家共享單車企業。截至今年5月,中國大陸累計投放超過1,000萬輛單車,註冊用戶超過一億人次 , 累計服務超過十億人次。
對於交通出行領域的「共享熱潮」,加上大陸新能源汽車業的崛起、節能環保的趨勢等,創業者瞄準契機,大膽進軍共享汽車領域。如首汽旗下共享租車平臺「Gofun出行」已完成中國大陸21個城市的布局,其中不乏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南京等一、二線城市,更有西安、青島、昆明、桂林等重要旅遊地。目前車輛總數已突破1.2萬輛,預計今年底投放車輛數將達到1.5萬輛。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共享汽車分時租賃分析報告指出,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中國大陸共享汽車市場將快速發展,未來五年將以每年約25%的速度成長。
「偽共享」閒置資源 當今社會隱患
看似「光芒四射」的共享經濟,逐漸成為大量複製的商業模式,也出現許多出問題。如租賃商品賺取的收入集中到資本所有者手中;很多共享經濟專案是「偽共享」,產生不少閒置資源;獲取大量使用者習慣的統計資料成為共享經濟背後的「秘密」。
當共享經濟成為資本盛宴,也就不難理解目前至少15種共享產品競爭市場的盛況。特別是「共享充電寶」短短40天內獲得11筆融資,35家機構貢獻12億元資金。資料顯示,2016年共享經濟融資規模達1,710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130%。
「燒錢」的背後,實際上是社會資源浪費的隱患。當前市場上流行的共享概念,並非是基於閒置資源的使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不是為了充分利用閒置資源,而是透過創造新的供給方式,來滿足現有需求。雖然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但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對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造成衝擊,增加社會管理成本。
*全文授權轉載自貿協《經貿透視雙周刊4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