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眼睛業障重,還是人才真的太難找? 掌握3個原則,才能「找對人」!林瓊瀛/資誠人資長暨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千里馬難遇還是伯樂難尋?掌握選才3個Fit原則,找到對的人上車! 前陣子某家求職平台業者的廣告爆紅,因為他們將大導演李安、以及國寶麵包師傅吳寶春年輕時的履歷,提供給產業主管做盲測,看他們是否願意錄用完全沒有相關產業經驗的求職者。
廣告一播出就引發許多正反面評論,有人抨擊廣告的合理性,甚至覺得根本就是「挖洞給主管跳」;也有人認為廣告點出現在企業招募時的盲點,的確能引發反思。至少我也深深反省自己以往在徵才時,是否過度強調「即戰力」,卻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面向。
是你眼睛「業障重」,還是人才真的太難找?
雖然廣告目的是鼓勵企業主和人資主管減少偏見與貼標籤,多給年輕人一點機會,不要只從履歷表面來評斷求職者的潛能,但無論社會評價如何,這則廣告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選對人上車」是所有企業主都關心的議題。
尤其是企業想要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生存,「人才」絕對是致勝的根本,例如PwC在2014年發表的《適者生存Adapt to survive》報告中就指出,當組織擁有高適應力的人才時,整體運作將會更有效率、更具生產力。Google更將招募視最重要的人資功能,需要投入比訓練更多的資源,都顯示選才是企業相當重視的環節。
然而,找到對的人才卻是最困難的一步。根據我們的研究調查發現,63%的CEO們對於是否能找到合適的人才感到非常擔憂。畢竟,企業「遇人不淑」而付出的代價可不小!根據統計,一位不適任員工所造成的成本,竟高達其年薪的40%~60%,後續對工作效率或服務品質,甚至整體工作士氣的影響,更可能導致間接或無形成本的耗費。選對人固然重要,但從事多年人資輔導專業的我也發現,找到千里馬固然難,要成為獨具慧眼的伯樂其實更難。
多年前的一個花生廣告,強調每一粒花生都是電腦嚴選,所以每顆都又大又甜。無奈企業挑人無法不像電腦選花生一樣簡單,因為企業也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獨特的DNA,每個組織的決策模式、溝通風格與領導偏好都不同。以Google與微軟為例,一個是強調團隊合作、多元開放、創意思考的企業文化;另一個則更強調競爭關係,希望透過良性競合關係,碰撞出更多創意,文化如此迥異的兩家企業,在人才選擇的標準與條件當然也有所不同。所以挑對象,不必找好人,而是要找對人,在企業管理同樣適用。
企業在挑選人才時,不見得要找「頂尖人才」,而是要找最合適組織發展的人。 因此,企業首先要做的,是透過3個Fit原則,釐清組織需要的人才樣貌。 掌握3個Fit原則,培養伯樂慧眼,找到「對的人」 第一個Fit是「專業能力」要Fit。在開出職缺前,公司應先想想勝任該職位應具備哪些能力,所謂的專業能力又可大致分成「硬技巧」與「軟實力」。「硬技巧」主要偏重在技術層面,包含特殊專業技能、產業知識,或實務操作經驗等,可透過專業檢定及測驗判斷應徵者是否具備相關能力。更難的是相對抽象的「軟實力」,如觀察應徵者是否具備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如溝通能力、領導特質與彈性適應力等,這些無法規格化的能力,就仰賴人資專家透過面談或行為觀察加以判斷。
除了專業能力的考量外,第二個是應徵者的「求職動機」要Fit,這一點其實相當重要,畢竟每個人求職的動機不同,有些人想找穩定且離家近的工作,有些人更重視實質收入,有些人則強調公司名氣。無論動機為何,如果應聘者的需求與公司能提供的條件有顯著落差,無法取得平衡的時候,即便公司錄用求職者,求職者也到職服務,恐怕也是騎驢找馬,無法盡心投入在工作上。
最後是最重要,但也因為難以具體衡量而被忽略的關鍵Fit,就是「Chemistry (化學效應)」,用人資術語來說,就是「文化適配度」。拿先前Google與微軟的例子來說,如果應徵者就是位個人主義濃厚的人,硬是要他接受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可能反而讓他綁手綁腳、無法發揮。長此以往,也將因工作磨擦產生不滿和抱怨而離職,畢竟無法入境隨俗,展現符合組織風格的行為,就算勉強到職服務,也會因為水土不服而提前陣亡,徒增企業和個人無謂的成本。
與其訓練火雞爬樹,何不一開始就找隻松鼠!
我曾聽過一位人資專業者分享:與其訓練火雞爬樹,何不一開始就找隻松鼠?我們在跨產業的人資效能數據分析時也發現,相較於每年大筆的教育訓練預算,企業投注在招募選才的資源卻相對有限,其實是本末倒置。又或者企業經常覺得「外來和尚會唸經」,一有人力需求就對外徵才,卻忽略內部既有優秀人才,只是沒有被擺在對的位置妥善發揮,也很容易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如何在內部選才與外部選才間求得平衡,都是學問。然而,企業本身如果沒有深刻體認與培養自身在選才、育才和用才的能力,再多千里馬恐怕也是無用武之地。
呼應Jim Collins 在《從A到A+》中提到,公司要從優秀變成卓越,需要找到認同公司願景,對公司有熱情的人,「找到對的人上車」無疑是企業成功的基礎。「選才」是科學也是藝術,年後又是求職求才高峰,期許我們都能成為識得千里馬的伯樂,不要踏破鐵鞋、尋尋覓覓後,才驀然發現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本文原刊載於 2017-01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