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皮箱遇上YouTube:Z世代來襲,老闆們請接招林瓊瀛/資誠人資長暨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Z世代是「天然數位化」的一代,他們嫻熟網路科技,充滿突破及顛覆性,超過一半想自行創業…


最近網路上有一則在短短2天內就突破450萬點閱率的影片,是北部16所高中、近200位同學穿著制服熱舞青春的宣傳影片,影片以流暢的拍攝手法,動感的音樂,充分表現出同學們的青春熱情。我看完後也不禁遙想起自己熱血的高中青春歲月……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支全台首次一鏡到底拍攝的熱舞影片,只有2位工作人員,從籌備到練習僅花費2個月的時間,就能引起如此大的迴響,不禁讓人想為這群同學們大大按個「讚」!


人小志氣高:勇於突破界限的Z世代

過去10年來,千禧世代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其中出生於1990年中後期的一群又被稱為Z世代。這支熱舞影片充分展現了Z世代的特質:熱血、有衝勁、不懼挑戰、打破成規、表現自我、撼動社會。這些閃亮亮登場的Z世代員工很快將顛覆我們對職場與工作的想像。


18歲的英國的青年Nick D’Aloisio,自行開發出新聞摘要應用程式Summly,被Yahoo以3000萬美金收購;美國少年Zach Latta 16歲時輟學,全心志力於非營利編程組織Hack Club的發展,目前已經拓展到7個國家超過100所學校;澳洲的Anthony Tan 16歲時靠自學打造「森林之路」(Way to the Woods) 冒險遊戲;而中國少女王凱歆也在16歲時創立電商公司,一度募得近1500萬的投資,組建80多人的團隊……以上驚人之舉,都來自於不受限的Z世代。


Z世代是「天然數位化」的一代,他們嫻熟網路科技,充滿突破及顛覆性,超過一半想自行創業,更有六成Z世代希望透過工作改變世界,進入大公司工作已非他們最理想的職涯目標。


科技不僅是娛樂,更是他們展現自己與創業逐夢的首要工具。從開發應用程式、在個人網站或YouTube、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上分享資訊、到最近正夯的網路直播。在越來越講求快速創新的時代,這些Z世代人才可以帶給企業更嶄新的思維與視野,好讓我們快速變化的現代經營環境中,維持對科技工具應用和顧客需求的敏銳度。


是革命者也是創業家

除了創業,這些Z世代更充分展現了冒險精神及改善世界的渴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另一個代表則是在香港佔中運動上的學民思潮領袖黃之峰。然而,這樣衝撞既有體制的熱忱,放在企業經營的環境中,也將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這也是許多企業主管對Z世代又愛又怕的原因之一。


期待Z世代能夠服膺兄友弟恭、長幼有序的職場倫理不僅可能不切實際,Z世代對於主管的領導風格、績效評比的邏輯,乃至上下班時間、服裝儀容等工作規則恐怕也都將「很有意見」。


此外,Z世代也更加「不安於室」。對於優秀的Z世代人才來說,他們勇於跳脫過去的職涯框架,一旦感受不到足夠的發展空間就會選擇離開。有83%的Z世代甚至認為,第一份工作不應超過三年。為了避免Z世代頻繁跳槽而增加的培訓成本負擔,老闆們除了適度導入科技產品,滿足他們的科技癮外,可以提供企業內部創新與創業的平台,讓Z世代得以發揮所長。更重要的是,Z世代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將考驗老闆們的領導智慧,以及組織對變革挑戰的承受能力。


這表示Z世代就是一群叛逆乖張、不服從權威、無法駕馭的問題員工嗎?我倒不這麼覺得。就如同拍攝熱舞影片的同學們所說,這支影片的意義不只是跳舞,而是「堅持不放棄的勇氣、團隊合作和彼此溝通的能力」。


這種就算辛苦,也要堅持追逐夢想的精神,正呼應了許多台灣創業家,不會英文也「一咖皮箱走世界」的動人背影


這群Z世代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喚回許多人早已被社會消磨的熱情與感動,在辛苦的排練過程中,跳出自信和態度。Z世代的熱血精神對於台灣當前略顯疲態的職場氣氛,無異將注入一劑強心針。當老闆們面對Z世代的挑戰時,不妨想想,也許我們習慣的用語、擅長的工具、偏好的作法大相逕庭,但我們追求的終極價值其實遙相呼應。如同電影《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點出的意境:人們經常為了該膜拜彩虹還是太陽而戰,卻忘了其實我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
想想,我們跟Z世代其實也沒這麼遙遠,不是嗎?

(原刊登於Cheers雜誌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