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提振投資 快改革外資審查機制
今年適逢新舊政府交接,日前馬英九總統檢視八年來的成績單,我國在富裕國家排名、政府開放以及經濟轉型都有亮麗表現;投資環境、競爭力、經商容易度等各項國際評比排名也明顯躍進,從數字來看,台灣顯然是經濟活動、研發都相當活躍的社會,為何實際情況卻與排名脫鉤?
從世界銀行歷年發布的經商容易度排名來看,我國2008年僅排名第61名,去年已竄升至第11名。
由調查來解讀,可說台灣是外資趨之若鶩的國家,實際上,台灣因為政府未做好系統整合、政府過度干預經濟以及未做好明確的外資審查機制,落得外資「想來來不了,想走走不掉」的窘境;若要改善投資,外資審查機制的改革絕對勢在必行。
檢視台灣近十年投資狀況,對外投資跟來台投資的金額差距愈來愈大,對外投資金額走勢明顯較陡,來台投資的金額成長幅度卻相當平緩。台灣往外和流進國內的資 金有懸殊落差,投資除了資金,還會帶動技術、人才的移動,因此台灣現在不只吸引外資無力,甚至可說連技術、人才都處於淨流出的狀況。
要增加外資對台投資意願,外資審查機制必須改革。我國目前外資審查機制很難歸納出明確的原則,外資在幾乎沒辦法預測到底能不能過關,自然不願意冒著風險投資。
現在已是資金全球化的時代,政府應淡化用「資金國籍」來判定的作法,改採用凡具備「國有企業」、「受扶植產業」、「控制權併購」以及「敏感標的」的投資就要嚴審,若四項都具備自然是不能通過。
日前馬來西亞IOI集團棄買台北101股權就是一項外資審查機制不明的案例,政府必須避免審查機制流於民粹、意識形態的風險,應正面表列出敏感行業與標的,否則外資想來來不了、想走走不掉的最後結果,就是乾脆不買也不要了。
台灣失去投資動能的另一項原因,政府未做好系統整合難辭其咎,一旦涉及跨部會,業務、法規就會出現斷層,造成產業發展的阻力。
舉例來說,我國2014年觀光業產值達6,389億元,比起十年前成長了八成,是有龐大發展潛力的產業;觀察訪台觀光客結構,陸客占比最高,但其中最愛來台灣的旅客是香港及澳門。
既然港澳旅客熱愛來台觀光,我國政府理應利用此優勢,讓港澳旅客回國後可對友人推廣台灣,但去年才發生19歲香港女大生獲選為台東牧場打工機會,卻馬上被檢舉是非法打工、遭到約談,可想而知,這名女大生回香港後,是不會再向親友推廣了。
本文由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口述,記者潘姿羽整理
資料來源:2016-04-18/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