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軟硬整合的巧實力,發展健康促進產業工研院IEK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研究經理 張慈映
一、健康促進產業具發展潛力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是公共衛生應用的一環,意即「結合教育和環境的支持,使民眾能採取有益健康的行動及生活方式」(Green, 1991),即採取透過健康教育與健康政策的方式來促進健康。但近年來,對於健康促進的效益更加重視,也希望透過相關方法、手段與策略,積極地達成健康促進的目的,1984年WHO更將健康促進定義為:使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的過程。近年來,隨著經濟進步與自我健康意識提升,健康促進不僅僅是觀念或口號,現在已經透過各種自費產品與服務,來提升全民的健康。
因此工研院IEK將健康促進產業擴大範疇,定義為: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的過程中,所需的相關產品或服務所構成的經濟活動。產業化的自費型健康促進產業範疇則包含了健康管理/健康檢查、健康食品/OTC藥品/醫材,以及營養健康、心理健康與運動健身等服務與相關產品。而從台灣民眾健康需求之消費者研究,瞭解到目前健康促進需求方向,可從運動、健康飲食、健康管理等需求,作為未來推動重點。工研院IEK進行台灣健康促進產業普查分析顯示,近3年來健康促進產業之自然成長率約10%,2012年台灣健康促進服務產業新台幣約200億元,若能進一步透過軟硬整合的巧實力,發展健康促進產業,透過國際化推動策略,2020年將可達到新台幣650億元。
二、台灣已具備發展健康促進產業的條件與機會
從日本這兩三年推動健康促進產業的實績可知,健康促進對於提升日本全民健康、降低代謝症候群的比例具有相當不錯的成效,也帶動整體產業的發展機會。依據日本的研究調查顯示,日本健康檢查之潛力市場約為1,000~ 2,000億日圓,但因應健康檢查所帶動的後續飲食指導、運動指導服務的整體保健指導服務商機,可攀升至2,000~4,000億日圓。目前日本跨入飲食指導的相關企業也相當多,如保健指導支援廠商、健康醫療相關企業、創投、人壽保險、大綜合商社、家電廠商、IT通信事業者、食品業界與流通業界,形成百家爭鳴的產業狀態,不僅可解決醫療費用高漲的問題,也間接帶動健康照護產業新商機。
國內健康促進管理產業已漸趨成熟,並已有個案赴海外拓展,具備國際化發展潛力。目前,台灣健康照護服務業輸出案例,包括:(1) 敏盛集團:整合敏盛醫院管理系統、盛弘通路系統、智能科技公司等系統,提供整合性健康管理服務,已將台灣經驗輸出至中國大陸、東南亞。(2) 美兆健檢:以健檢中心為基礎,銷售相關健康食品,將台灣健檢系統、服務管理經驗,輸出至日本、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並已經在陸推動加盟,加速複製擴散速度。(3) 佳醫集團:醫療管理服務,如:佳醫集團已由貿易角色擴增為醫院管理、連鎖經營管理、機構照護服務,已成為全方位上下游整合之廠商。
未來可鼓勵具品牌的業者,整合健康相關廠商,成功建立健康促進服務業的運作模式與品牌,進而推廣應用至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成功擴大產業貿易成效。尤其是中國大陸將是一個相當大的潛力市場所在,如何透過在台灣的試辦模式,找出華人特有的營運模式予以在地化,進一步發展出適合華人的可執行策略,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也將牽涉到華人基因庫所造就特有流病學型態,以及當地生活形態所衍生出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習特性,也會設計出一套不同於歐美市場或日本地區的創新服務目標與情境。台灣廠商可在產業初期,發揮台灣技術優勢,適當運用資通訊技術,協助建立服務SOP,對於後續其他市場的推動與複製推廣,將相當有助益。
三、台灣廠商可思考整合性策略加以佈局
(1).結合資通訊技術,發展客製化健康服務模式
在未來日益提升的健康促進需求下,可朝向數個觀點來思考發展策略。首先是先從使用者的使用意願來思考,為了提高使用者的順服性,透過讓執行方式和操作介面更為人性化,縮短使用者摸索流程,並提高使用意願,將是相當重要的策略之一。
廠商可運用資通訊技術平台技術來整合相關服務,並透過流通業系統,增加使用者接觸點,以提供多樣化選單,可依據各使用者的需求與生理狀況,在平台上訂購需要的服務,如此便利貼心的訂購服務,將能夠有效的協助使用者使用健康促進服務。如統一集團,已在7-11各據點的iBon平台,設立個人健康服務平台來整合相關健康服務,也嘗試透過卡洛里日記APP與減重日記等飲食管理平台來整合後端產品的銷售策略,也實現了以服務業帶動製造業的效益。
建議業者可先透過需求探索,規劃創新營運模式,依本身競爭優勢,導入科技技術為工具,將服務know-how模組與系統化,進而開發適合業者之新創服務模式,以利未來加速服務外銷之整廠輸出與複製擴散。
透過既有健康相關品牌,擴大品牌效益,推動整合服務
其次,由於健康照護產業的產業特性在於具備高度的專業化與客製化,因此信任感也相當重要。為使提升消費者使用意願,以既有的健康相關品牌來提高使用者的接受度,並增加產業擴散速度是一可行方向。透過品牌與既有技術與服務能量為基礎,借力使力,進一步增加並整合相關服務,以提高營收,是重要的思維方向。
以美兆集團為例,從健檢著手,提供營養諮詢服務來販售健康食品,有鑑於健康產業化的範疇逐漸擴大,已經思考整合至運動健身服務,並以發展全方位健康促進整合服務為主;目前也建立服務模組作為複製擴散的基礎,並已經透過美兆品牌達成科技化、連鎖化與國際化的輸出策略。
建議業者可透過對於國內外健康服務需求與法規政策資訊的收集,瞭解產業發展重點方向,以利發展創新服務模式,營造境內外銷契機。
(3).以企業優質健康服務品牌形象,佈局新興市場
再者,也建議已具有知名度之健康管理品牌,透過體驗活動、示範場域等方式,吸引來台參訪,提升整廠輸出的機會。從掌握消費者需求、開發創新營運模式,進而達成推動國內營運模式複製國際化,協助業者跨境服務合作的目標。
已具備品牌形象優勢的業者,如敏盛集團、佳醫集團、聯新集團、哈佛健檢等醫療/健康管理品牌,透過可以整合現有健康相關服務,加值提供一站式的完整服務方案,成為健康旗艦品牌。這些健康旗艦品牌業者,將在台累積的經驗與品牌服務know-how,透過軟硬體系統輸出的方式,執行跨境服務合作。
四、發揮巧實力,展現整廠輸出的貿易實績
整體而言,建議台灣廠商可在產業初期,發揮台灣技術優勢,適當運用資通訊技術,協助建立服務SOP,對於後續其他市場的推動與複製推廣,將相當有助益。透過將台灣健康服務產業經驗,透過科技化、模組化、系統化等策略,建立可複製的創新商業模式與整體解決方案,並將在台試辦結果,整廠輸出至其他國家,以服務帶動製造業銷售。
建議政府可持續透過媒體廣宣,持續發佈健康促進商機,並建立跨境專業服務合作模式典範與海外拓銷成功案例的相關資訊,以推廣並吸引國內業者投入意願,活絡產業推動;並透過海外廣宣,吸引國外相關業者,來台尋找合作夥伴。並透過與貿協等單位合作,舉辦國際拓銷與媒合活動,帶動成功海外複製擴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