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二五規劃看中國大陸的高齡產業新契機工研院產經中心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研究經理 張慈映
以往高齡化議題經常聚焦在已開發國家的需求探討,但近年來,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的人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中高齡人口比重持續攀升,加上經濟所得提高帶動自費商機,也讓產業的關注焦點,從歐美地區擴展到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09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逼近1.7億人,占總人口的12.5%,未來幾年,每年都將有800萬人口步入高齡期,遠高於之前每年300多萬的平均增速,龐大的人口數背後,更代表著需求與商機。尤其是目前人口結構多集中在40~64歲區間的族群,這群人多為僅有一名子女家庭樣態,後續的自我養生照護需求缺口相當龐大。
有鑑於此,中國大陸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在第16章”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第36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中,分別說明了養老產業發展的方向。第十六章第三節”鼓勵發展家庭服務業”,即具體指出:以家庭為服務物件,以社區為重要依託,重點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病患陪護等服務,鼓勵發展殘疾人居家服務,積極發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因地制宜發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務,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務市場和經營機構。
此外,第三十六章第四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也提到: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事業和產業,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具有護理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拓展養老服務領域,實現養老服務從基本生活照料向醫療健康、輔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務、緊急援助等方面延伸。增加社區老年活動場所和便利化設施,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
整體觀之,因應此型態與相關政策規劃下,將會有三大商機方向,一是養老機構,依據健康與失能程度,可以分為養生村、老年公寓與護理之家等各類機構,政策內容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具有護理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由於2009年每千人僅有17.3張養老床位,床位缺口仍相當大,也將帶動機構興建的機會。二是預期也將帶動相關高齡者用具的發展,從專業的醫用輔具、生活輔具到通用品等,才可以用來降低人力的需求與配置,協助高齡者自立與自主,可能的需求產品包含:行動輔具、助聽器等產品。三是養老服務業,從機構到居家有不同的服務需求,包含健康居家高齡者需要的餐點配送服務,以及機構需要的相關護理人員等,因此人力的培訓與外包也是將來的發展重點與商機所在。
此外,由於未來中國大陸的養老政策將以”9073”為發展主軸,即90%的老年人依託社區分散式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在老年宜居社區(老年公寓)集中式居家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養老。因此,以家庭為主的服務型態就變成相當重要的一環,以天津為例,規劃把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各級政府“十二五”社會發展規劃,安排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托老所和老年宜居社區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其中,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不僅提供配餐服務,還委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家事、代購、理髮、修腳等服務,而這些服務也根據老年人的家庭情況分為無償、低償、有償三種方式,個人服務理髮為5元/次;家政服務中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等為10元/小時。
而中國大陸也鼓勵民間資本舉辦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專門供健康高齡者進住。養老機構是專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住宅社區,在房屋所在社區內提供專業養老服務的公寓,在服務方面,飲食配餐、醫療保健,以及休閒活動等都是特別針對高齡者而設置的,因此經營管理也就更加的專業。目前養老機構分為公立與私立兩大類,許多擁有獨立經濟來源的高齡者,會選擇高級養老機構進住,這些高齡者,有一部份是本身經濟條件即相當良好,有一部份高齡者是採取將自住房出租與退休金補足差額的方式進住,有些是以子女提供的奉養金進住。以天津為例,高級養老機構的費用相當高,平均費用高達每月3,000元人民幣以上,五星級豪華養老院的收費標準更可高達每月4,000~5,000元人民幣。
從觀察中國大陸的需求可知,從養老機構的建置、養生支援服務產業到輔具的開發,這些相關需求與發展軌跡,與台灣經驗不謀而合。數年前廠商即積極投入養生村、老人住宅的興建,已具備良好的管理與服務經驗,且醫院在護理之家等專業照護機構的經營也已掌握管理know-how。而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在既有輔具開發上也有技術基礎,目前應用資通訊技術優勢的遠距照護服務,也具備降低人力的高效率照護潛力。
訪談相關照護機構可知,中國大陸廠商來台灣取經的實例不勝枚舉,透過來台訪談學習,標竿建築設計、動線規劃、服務流程…等,從擔任照護機構建置顧問的角度著手,透過整廠輸出的方式來獲利,將是發揮台灣經驗的最佳實例,如何透過系統、軟硬體的配套方式來保有自己的KNOW-HOW,將是顧問業的長期營運重點。此外,這些照護機構也透過機構銀髮居民的需求開發新產品,透過與製造廠商合作,以及機構入住者的使用經驗與建議來改良產品,逐漸發展出一套可與研發端結合的生活實驗場的顧問服務型態,而這些產品不僅可以提供該照護中心使用,也透過示範效果讓其他的照護中心也有意願採用,達到產品使用擴散的效果。
工研院IEK進行中高齡養生照護產業的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南北兩地需求並不相同,北部需求度較高的服務包含:送餐及宅配料理食材服務、家事服務、電話代關懷服務、到府接送與陪伴看診、自費健康檢查等服務;而南部則對於外籍看護/安養中心、獨居老人送餐服務、採買食材、到府接送與陪伴看診等需求度較高。此外,結果也顯示需求多與消費者個人的健康狀況、經濟能力高低和對新產品或服務的接受度息息相關。而受限於高齡者節儉的習性,未來許多養生照護的市場需求,必須從協助子女貼心照護長者的心理,來提供潛在需要的產品與服務,從替代需求的角度來提供解決方案以創造商機。
由此可知,透過發展養生照護產業,除了可滿足台灣中高齡者的各項需求,以提升台灣民眾的生活品質之外,透過產品與服務輸出方式,將台灣經驗擴展至其他華人區域,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初期從滿足中高齡者全方位便利優質之在地養生照護服務需求著眼,透過複製擴散營運模式的方式來拓展國際市場,使台灣成為亞洲市場的養生照護產業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