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最新報告揭示全球供應鏈發展影響著全球貿易格局變化上海WTO中心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一項《不斷變化的全球貿易格局》(Changing Patterns of Global Trade)報告,對全球供應鏈日益重要的作用及其日益強化的貿易聯繫進行了深入分析。以下是該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觀點。
過去幾十年以來,國際貿易市場經歷了重大變革,這些變革也重塑了全球貿易格局。當前貿易量在全球產出中所占的份額約為20世紀50年代初的三倍,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迅速發展的新興市場經濟體(EMEs)的一體化進程。貿易額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非商品的出口增長,尤其是諸如電腦和電子產品等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增長。貿易增長還出現三個重要趨勢,即:作為系統性重要貿易夥伴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全球供應鏈日益凸顯的作用;以及科技含量向活躍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不斷轉移。全球貿易的這些發展與日益緊密的全球貿易聯繫密切相關,並對貿易格局、尤其是應對相對價格變化,產生重要影響。本研究報告旨在概括導致這些變化產生的潛在因素,並分析其對全球貿易格局前景所產生的影響。
若干因素導致了全球貿易的擴張及貿易聯繫的緊密。儘管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貿易自由化通過先在發達國家,繼而在發展中國家降低貿易壁壘的方式,顯著地促進全球貿易發展,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是垂直專業化生產的增長和全球供應鏈的出現。技術主導模式降低了運輸和通信成本,為實現生產工藝在若干國家間分工的垂直貿易鏈創造了條件。因此,由於各國在產品生產工藝中的專業化分工,中間產品在成為最終商品之前都需要多次跨越國境。區域生產網路應運而生,並最終發展成為全球網路。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作為全球供應鏈組成部分的國家希望提高其出口商品中的進口比重,因為他們的出口依賴於對其他供應鏈合作夥伴的中間產品的進口。一國出口總額中的進口投入所占比重是衡量其處於供應鏈的“下游”(即主要從事組裝和加工活動)或“上游”(即,貿易樞紐)的有效指標。
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達國家往往處於供應鏈的上游,其出口產品中的進口投入比重較低,並對下游國家的出口產生較大影響。相比之下,新興市場經濟體往往位於供應鏈的下游,出口產品中的進口投入比重相對較大。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出口產品中進口投入的比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貿易格局對相對價格變化的敏感性,而這種敏感性則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形成鮮明反差。
與北美和歐洲相比,亞洲供應鏈較為分散。在亞洲供應鏈中,在產品(goods-in-process)到達最終目的地之前需要跨越國境若干次,包括通過貿易樞紐(日本)中轉。相比之下,在其他區域,幾乎所有的外國投入都是直接從貿易樞紐——北美自由貿易區為美國,歐洲為歐盟15國——進口的。在亞洲供應鏈中,生產越分散,其應對貿易流中斷的能力就越脆弱,無論該貿易中斷是由於諸如優惠貿易協定等政策導致,還是由於諸如近期日本地震等自然災害所致。
全球供應鏈的出現促使新興市場經濟體提高其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包括在本國出口產品中嵌入發達國家的高科技出口產品。自1995年以來,由於加工貿易的推動,以及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進口貢獻,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份額已大幅增長。隨著中國進口成分在發達國家的高科技出口產品中顯著提高,中國也正逐步邁向增值鏈的上游。此外,隨著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發達國家占傳統主導地位的行業參與度的提高,其出口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相似,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加。由於不斷的產品和品質升級,若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品質水準都超過了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的預期水準。以豪斯曼、黃某和羅德里克2007年的研究為基礎的分析意見認為,擁有超出預期出口收入價值的活躍新興市場經濟體,完全可以期待未來新一輪的貿易增長。
除了再平衡影響,相對價格的變化也導致行業貿易格局的重大調整。局部均衡方法被用於研究相對價格變化對全球四大主要貿易國——即,中國(下游國家)、歐元區、日本及美國(上游國家)的貿易結構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第一,供應鏈中的下游地位(與上游地位相反)緩解了相對價格變化對出口和進口的影響。進口成分在下游國家的出口產品中所占比重較高,從而減弱了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為升值也意味著進口變得相對便宜。
對匯率變動反應最大的行業部門因國而異。受汽車行業資料變化的主要影響,匯率升值促使中國和歐元區(較小程度)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份額增長,而匯率貶值則導致日本和美國的中高科技產品出口份額增長。這也再次反映出,與中高科技產品含有較高比例的國內成分相比,高科技產品含有相對較高比例的進口投入。最後,由於向供應鏈合作夥伴的出口之於相對價格變化更具彈性,因此,貿易平衡調整主要發生於供應鏈之外。這可能反映出兩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首先,在一個供應鏈中打破貿易關係的成本可能特別巨大,即體現為供應鏈國家相對較低的替代彈性。其次,區域內出口產品最終歸集計算數量和價值的國家,成為區域供應鏈中的主導方,這也使其在貿易夥伴中更難被替代。
全球供應鏈日益重要的作用與日益強化的貿易聯繫緊密相關。基於網路的分析闡明了在過去十年中出現的幾種趨勢,尤其是中國崛起,並與美國一同成為主要的系統性重要貿易樞紐。這不僅體現為貿易的規模,還體現為其重要貿易夥伴數量的增加。重要的是,作為系統性重要的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國家之間有著幾乎完美的重合。這些國家可能成為各國對跨境外溢與蔓延風險監控的天然焦點。
(源自於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