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陸劇烈高齡化現象看高齡生活服務產業之發展工研院IEK王榛驛
中國大陸高齡現象加劇,高齡人口比例未來20年快速成長為2倍
目前中國大陸的高齡者占總人口比例達10%,預計於2014年中國高齡者將超過2億人2025年達到3億,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30%,呈現高齡現象加劇狀態,預計未來20年高齡人口將快速成長為2倍。然而高齡化進程的加快,不及經濟成長速度,將可能帶來社會經濟發展之負面影響,即可能進入未富先老,但是隨著基本醫療保障覆蓋率提高及退休金調升,預計未來於健康照護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消費力將大幅成長。
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的健康狀態將逐漸走下坡,其所需之健康照護服務和醫療服務將逐漸增加,此外,其在生活起居上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加,因此,高齡化將加重健康照護以及醫療的支出比例,並將加重社會保障的負擔,因此,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
然而由於中國大陸實施一胎化的生育政策,使得家庭規模趨向小型化,不僅城鄉高齡空巢家庭比例不斷上升,也弱化家庭養老功能。再加上現有高齡者養老設施仍供不應求,因此,十二五計畫中特別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高齡者現況
從中國國務院2007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城鄉高齡者狀況追踪調查》顯示,中國大陸的高齡者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為養老首選,而期望依靠子女養老的比例逐年大幅下降,顯示傳統的養老觀念正在改變,也表達出高齡者對社會養老保障的期望;近年「空巢」高齡者家庭比例顯著增加,且城市和農村之高齡者獨居比例分別為50%和38%;高齡者常感孤獨的比例高,城市和農村分別約為18%和31%;居家養老為絕大多數,但因許多家庭成員無法提供完善的照護或所需服務高,因此高齡者期待社會及社區提供相關照護服務,以彌補家庭照料功能之不足或缺失。此外,中國大陸高齡者最迫切、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為「養」和「醫」的問題。
十一五計畫和十二五計畫之高齡政策發展重點
因應高齡化,中國的十一五計畫和十二五計畫皆重視高齡相關政策和高齡產業之發展,其重點包括:擴大養老保險覆蓋範圍;重視高齡者需求,發展社區型服務;提高新建城市道路及高齡相關建築物的無障礙設施建置率達100%;75%的城鎮設置至少一個高齡者服務中心;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實現全國老年人人享有基本養老保障;健全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轄區內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普遍建立健康檔案;建立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重點發展居家老齡服務、大力發展社區照料服務、統籌發展機構養老服務、優先發展護理康復服務;完善老齡産業政策、促進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産品開發、加強老年旅遊服務工作、引導老齡産業健康發展。
中國政府不斷擴大高齡者生活相關政策
全國各地普遍建立標準不一的超高齡者津貼制度,例如《關於加強高齡者優待工作的意見》規定,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百歲或超高齡者發放生活補貼;北京市規定,已申領福利養老金的90歲以上高齡者,符合條件的也能同時領取高齡津貼,享有雙重福利。
各地區建立多種形式的保障高齡者福利養老金制度,例如農村地區發放了農民養老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為對該村高齡者發放養老補貼、辦理養老保險;以北京市為例,從2008年起,具有戶籍、年滿60周歲,且未享有社會養老保障待遇的城鄉高齡者,均可申領每月200元的福利養老金。
此外,近年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鼓勵措施漸趨完善。例如配合在地老化比例高,中國大陸實施居家養老服務激勵措施,透過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以高齡者為對象的生活照顧、家政服務、心理諮詢、康復服務、緊急救援等業務,向居住在社區家庭的高齡者發放服務券,高齡者憑券享受上門服務或到機構接受日間照料服務,實現“老人床位不離家,服務照樣送到家”目標。各地還對經濟困難、特殊貢獻、百歲以上等高齡者發放不同數額的居家養老服務補貼。
老年醫療服務優待政策方面,為了幫助高齡者解除病痛疾苦、提高生活品質,中國衛生部出台《關於加強老年衛生工作的意見》,以建立老年衛生保健服務系統,解決老有所醫問題,具體措施主要有支持社區醫療機構多向高齡者提供廉價、便捷的服務、推動大中型醫療機構做好老年醫療衛生工作、促進農村基層衛生服務網絡為農村高齡者提供醫療健康服務、鼓勵開展老年慢性疾病預防、老年健康宣傳教育、老年病研究等工作。
低收入或弱勢高齡者具有用餐服務需求,全國各地社區紛紛推出社區集中式供餐的「老年飯桌」服務,主要經費來源為政府提供補助,自費比例低,由各地社區或受委託協會,根據高齡者之咀嚼及消化能力,規劃設計提供適宜、平價、新鮮的餐點(多為四菜一湯或五菜一湯,偶有水果),以小規模定點集中用餐方式,提供社區內獨居高齡者膳食服務。高齡者不僅獲得餐飲服務,也因此與其他社區高齡者有彼此互動交流的機會。
有鑒於在地老化比例高,再加上原許多養老機構存有設施簡陋陳舊、功能單一,服務品質不佳、管理制度不健全、城鄉分佈不均等問題,中國政府大力推廣居家養老模式,由各級政府加大投入、擴大規模、增添設施、提升軟硬體的服務水準。並結合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形成社會化養老模式;惟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只有家政服務,而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仍缺乏,甚至連居家服務者都很難找到,是未來需要克服的問題。
而為了讓高齡者實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目標,中國大陸各城市近年設立托老所之風氣愈來愈盛,高齡者晚上可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高齡者於白天在托老所與同儕進行如閱讀、下象棋、藝文、體育活動和娛樂等。
此外,北京將全面推行集養老、醫療等多功能的「市民卡」,以現行的社保卡、市政交通卡為基礎,打造一張集養老、醫療、社區服務等多功能的「市民卡」,甚至也可能整合水、電、煤氣等繳款功能於同一平台,逐步實現包括養老、健康醫療照護、社會福利、社區服務等一卡多服務功能之理想。
高齡生活服務產業如雨後春筍崛起
除了政府大力推出各種高齡相關政策措施,民間企業主導的高齡生活服務產業也如雨後春筍崛起,例如家事服務、送餐到府、生活支援服務、網路購物等。
以養老中國網為例,其設立乃因高齡者外出購物不便、子女生活忙碌,高齡者需要便利(彷如到府)的生活服務及相關資訊,因此與異業結盟,串連整合資源,由各專業提供相關專業服務,打造一便利的生活服務資訊平台,提供健康資訊、便利的生活用品購物,並提供租購屋資訊、學習成長課程/活動、徵才等生活服務資訊。
IEK觀點
綜觀中國大陸不論在高齡相關政策措施上,以政府的力量推出一系列的階段性目標和內容,並鼓勵企業投入高齡生活相關服務產業之發展,包括生活支援、健康照護、多元休閒、成長學習、生活安全等服務。
而我國同樣也面臨高齡化加劇現象,近幾年政府也陸續推出相關政策與措施,但主要還是以社福系統所提供之高齡相關福利措施為主。
事實上,有更高比例的高齡者是需要相關生活服務的,亦即自費的高齡生活服務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非常值得開發,例如包括餐飲提供或食材宅配配送等餐飲服務、定期陪伴關懷或電話聊天等關懷陪伴服務的生活支援服務;外出活動或指定地點的之交通接送服務;清潔/照護/垃圾處理等家事服務;包括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檢查、居家自我健康/疾病監測等健康照護服務;包括靜態活動、動態活動、觀光旅遊等休閒娛樂;包括語文學習、才藝學習、繪畫、讀書會、演講、志工活動、社區大學等成長學習服務;包括居家安全、行動安全等生活安全。
最重要的是,需要先瞭解消費者之實際需求,再考量消費者之不同年齡、生活需求、健康狀態等因素,分別提供符合其所需之生活服務,以發展出最佳的高齡生活服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