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塵爆事件 看服務業風險管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作者/林一帆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
近三年臺灣從食品原料安全連環爆、高雄石化管線氣爆到近日彩色派對粉塵爆炸事件,許多黑天鵝屢屢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證明我們原本以為有的風險管理措施,其效果離我們期待的程度非常遠,也讓我們開始深思到底何種措施才能夠真正地降低這些風險。

以往的風險管理多半著重在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訂定作業流程SOP與定期的防災演練,但經歷了本次塵爆事件,令人不禁開始省思:臺灣服務業的風險管理呢?重大事件已經發出警訊,服務業的風險管理,不應只是紙上談兵,認為買保險、提簡單消防計畫、做基本的員工訓練等,就是做好風險控管措施,而輕忽現況模擬與實際演練

從過去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形式上的管理心態已經無法滿足公眾對於經營者的要求。食品製造廠絕對比消費者更有責任也更有能力去把關,不能把責任推給供應商,品牌製造廠必須主動積極地管理供應商。目前針對上市櫃公司的公司治理評鑑就設有具體項目引導這樣的做法,從實務經驗上,建議服務業除了面對風險的心態必須改變,也可採行下列作法:

一、舉辦大型人群聚集活動,業者必須針對其各種活動或服務之合作廠商,做好實質把關工作,包含:要事先進行實質調查(如:是否有能力真的負擔得起風險?是否有緊急應變措施?)、要確實檢查這些廠商是否有按照其計畫進行活動安排、建立必要黑名單合作廠商等措施。

二、對於所屬員工必須針對風險處理情況進行必要訓練,並確實花費時間針對極端情況演練預案。建立完整的緊急應變系統與現場指揮層級,避免發生意外時,現場人員反應不及,或如無頭蒼蠅般不知所措。

三、多次公共安全事件,已經凸顯出業者和現場執行人員之危險知識和訓練不足,藉此建議政府單位應該要求業者,需針對工作人員提供完整的風險和安全訓練。例如:可以由安全衛生機關或學生開設相關訓練課程,給予資格認證,進一步要求活動主辦單位必須使用一定比例以上的合格臨時工讀生或工作人員。同時,政府或自治團體可以辦理定期進修供這些人員持續進修,並且要求取得必要時數,並向社會大眾揭露其情況。

四、需要定期模擬「極端情況」發生下的處理方式,從而評估其處理方式是否足夠。例如:當人數遠超預定人數下,就必須要去衡量:保險的投保範圍是否足以因應?逃生方式是否足以有效疏散?現場動線會不會造成醫護搶救的困難?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極端事件是一定會發生的,只是無法得知從哪個角落出來,所以,不能只評估風險,還要提高標準,預先設想極端情況下,所需要的處理方式。

五、政府和業者應該建立針對風險和防範措施之宣導和資訊揭露,以確保消費者知的權利,從而透過發揮市場的淘汰機制,達到提升整體水準的目的。例如:這幾年要求金融服務者必須要以明確的方式進行風險預告、持續宣導詐騙案件和食品安全,都讓消費者有安全意識,並且讓做得好業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市場回應。

謹以本文對於在這次事件受傷的人員獻上最大祝福,願他們可以堅強地走出這次事件的傷害。同時,也對於本次事件中積極參與救援之基層政府和民間力量,致最大的敬意。但願這些意外事件帶來的痛苦教訓,都成為我們建構更安全的未來的基石。(原刊載於《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