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新醫改政策及十二五規劃看健康照護產業發展契機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王榛驛
新醫改政策將廣泛應用資通訊技術解決健康照護所面臨的問題
由於中國對醫療衛生資源投入不足且不均,導致醫療資源分佈不均且醫師人力不足,醫療體系面臨看病難、醫療疏失多、經營效率及服務品質有待提昇等問題。醫療資源城鄉差距大,雖然在大城市地區醫療條件相對尚可,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則呈現嚴重不足,就醫可近性不足。此外,由於收入過低、醫療費用過高、醫療資源缺乏,讓農民投保比例嚴重偏低,且就醫可近性不足。
再者,醫療體系以公立醫院為主要醫療服務提供者,其所提供的服務量約佔全國的83%,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型醫院,而也因此造成聯合壟斷、經營績效不彰,且服務品質參差不齊、醫療費用成長速度快。為了解決醫療體系的問題,中國政府近年提出多項醫療改革方案,其中2009年公布的新醫改政策將於2009~2011年三年內投資8,500億以改善醫療制度,包括改善基層醫療設施、改善縣區級的醫院、添購儀器、改善包含防疫以及婦幼衛生等公共衛生體系、改善基本醫療藥物、補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費用,目標為2020年達到全民皆有醫保等。
主要重點項目包括:擴大醫保覆蓋率、也致力推動公立醫院資訊化、促進電子病歷及醫療管理系統普及。著重以醫療、公衛等基礎設施建置為主,積極推動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以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系統化。
並透過標竿國家經驗之學習,與芬蘭共同合作數階段的健康資訊系統科技計畫(eHP),如2006~2009年的中國-芬蘭e-Health計畫,發展健康資訊科技並建立國家標準、電子化醫院原則、電子健康記錄在電子化醫院之互通性原則、兼容國際準則的電子健康記錄結構及整合性標準;2009~2011年的中國-芬蘭UbiHealth計畫,建構全國性的電子健康記錄。
希望透過資通訊技術的應用,促進醫療作業電子化,改善營運效率,解決就醫難等問題,促進達成e-Hospital目標,提升醫療照護效率及普及度,改善醫師人力不足,並促進經營效率,而為了社區衛生服務系統化發展,透過資通訊科技應用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促進建立完善的社區居民健康檔案。主要的發展模式方面,由政府主導及投入,民間企業配合政策發展。亦即新醫改政策中,廣泛應用資通訊技術,希望能有效解決健康照護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中國大陸資通訊技術應用於健康照護之市場規模,包含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預防保健領域在中國大陸之發展屬於萌芽階段,但成長潛力及動能相當大,預計至2014年約達12億美元。而包含醫療資訊系統、電子病歷、電子健康記錄的醫療領域方面,由於中國政府近幾年積極提出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動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並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因此,市場規模將呈現穩定且大幅增加,預計2016年約達8.56億美元。此外,包含居家照護、疾病管理的居家照護領域方面,雖然也屬於萌芽階段,但由於經濟成長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需求具迫切性,預計成長潛力及動能最大,2014年約達11億美元。
此外,中國大陸健康照護導入資訊系統有區域發展之差異,例如東半部沿海城市醫療院所目前約有八成導入,而西半部內陸城市醫療院所導入程度則僅約二成左右。可能原因乃因東半部的都市化程度較高、醫療資源集中程度較高,國內外的醫療資訊公司為了節省較多的建置成本,多選擇東半部區域為主要目標市場。
由此可知,中國資通訊技術應用於健康照護之市場具有高度發展性,依序分別為(1)包含居家照護/疾病管理的居家照護領域、(2)包含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預防保健領域、(3)包含醫療資訊系統/電子病歷/電子健康記錄的醫療領域/等。
新醫改及十二五將帶動醫療器材市場快速成長
中國大陸新近公布第十二個五年經濟計劃「十二五計劃」(2011年至2015年),期望在穩定的經濟成長中(經濟成長率為7%),進行經濟轉型,也隨著內需市場的持續擴大,將逐步擺脫依賴外貿出口的高成長經濟模式。
十二五規劃中,中國將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非傳染疾病防治、先進醫療設備等列為11個重點領域及68項優先主題等,以及將生物醫藥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生命健康和醫療診斷相關設備,例如數位醫療器材、醫院資訊化設備等也被列為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任務。整體而言,健康照護領域相關發展議題或項目,似乎與中國新醫改方案密切搭配。
在新醫改政策中,由於中國政府加大對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礎建設,將促進中低階醫療器材市場的迅速增長。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經濟收入提高、消費升級、生活水準改善,再加上慢性疾病及人口高齡化(2009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為8.1%)問題趨於嚴重,將帶動健康照護需求大量增加,也將成為促進醫療器材市場的發展的主要動力,其中,居家照護市場的需求在未來將快速增加,預期將帶動居家用的醫療器材市場大幅成長,例如電子血壓計、電子血糖儀、電子計步器、電子體溫計或紅外線耳溫計、可攜式呼吸機、可攜式心電圖儀等產品。這些居家用的產品之共同特點包括:體積小、重量輕、省電、操作方便等,價格方面則有平價化趨勢。
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 &Sullivan預測,中國的醫療器材產業將在「十二五」計劃期間快速成長,預計到2015年,中國整個醫療器材市場將可達537億美元,2020 年醫療器材總產值約可達1兆元人民幣。居家用的醫療器材方面,美國高盛公司預測,將在2011年增加至280億元人民幣以上。
整體而言,中國的醫療器材產業將以預防保健類、診斷檢測類、治療手術類、復健類和醫藥資訊類等為主要發展領域。
十二五積極吸才
人才方面,中國積極招募海外高階人才,建設2020人才強國,例如2009年中央「千人計畫」正式啟動,各省市與研究機構推出相關千人計畫與百人計畫,2010年發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現規劃綱要」,目標在於將中國從人口大國轉型為人才強國。利用租稅、投資優惠與管制放寬等誘因,吸引海外人才就業與創業。而我國在產業的高階人才需求也大,預計未來兩岸將進入高階人才資源高度競爭。
IEK觀點
以中共慣以國家力量的強大執行力進行,預期未來中國大陸的健康照護市場之成長力道非常強勁,由於我國資通訊產業發達已有良好的發展基礎資通訊技術,因此,將會有大有可為之處。
其中,資通訊技術應用於健康照護方面,例如在預防保健領域,除了常見的健康管理及預防疾病之健康篩檢等預防保健,可促進維持健康及健康生活型態、與健康生活密切相關的飲食指導及運動指導,也具有發展潛力。此類模式應用資通訊技術,建置具有如健康風險評估、健康生活指導等功能之系統或資訊平台,給予個別化的建議或指導或諮詢等服務,系統需要進行資料庫建置、數據分析/傳輸/編輯/管理等;在醫療資訊領域方面,主要為醫療資訊系統、醫療影像儲存傳輸系統等的應用。此類模式應用資通訊技術串連整合臨床醫療相關活動之電子資訊,以提升醫護專業臨床作業效率及促進病歷電子化,目前發展的趨勢走向功能強大、高度智能化等,且以發展電子病歷為主要的應用趨勢,甚至可擴大成電子健康記錄,促進形成整合性健康照護服務;。在居家照護領域方面,此類模式主要為應用資通訊技術進行慢性病或高齡者之居家式疾病管理。未來資通訊技術切入健康照護之應用將以發展如電子健康紀錄之整合性系統為主,因此,可針對各應用領域之特色或需求缺口,結合並善用我國既有且已發展純熟之健康照護及資通訊技術等優勢強項進行佈局,積極進軍全球市場,例如透過異業結盟,合作開發具高度整合性的功能系統,以進一步促進服務模式創新等方式。
醫療器材產業方面,面對中國本土醫療器材產業發展來勢洶洶,以及外國醫療器材廠商的競爭,以及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例如在血糖計、血壓計、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等,應善用及維持既有之能量及優勢,例如以建置產銷據點、技術合作與開發、行銷通路等方式,進行策略性佈局,以搶得先機。
此外,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體快速擴大,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除了我國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挑戰,未來在兩岸的人才競逐的問題將更嚴重,我國在人才爭取上將趨於艱困,因此,人才之培育或徵募應儘早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