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大陸台商永續經營 段士良:升級轉型與正規經營才是王道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陸企快速崛起、敢拚、勇於融資圈錢的狼性企業風格,在各產業領域中不斷攻城掠池,已對台商已構成極大的威脅,台商若不能掌握靈活彈性的資金運用與長期穩健的經營策略,可能很難繼續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中分享紅利。
台商到中國大陸經商,目前正面臨繼續經營或是退出市場的抉擇,若選擇永續經營,在陸企競爭者環伺、勞動力及租金成本增加、與稅務法令及環保規定要求日益成熟與嚴格等嚴峻的環境挑戰下,需要轉型升級,並提升本身戰鬥力,才能從狼群中脫困而出。
在轉型升級課題中,人才的投資培養及在地化是不可避免的手段,也需從技術、設備、管理面等展開企業升級。轉型則難度更高,等同要重新切入一個陌生的經營領域。
但無論企業是要轉型或升級,沒錢萬萬不能,資金活水的注入都是關鍵。可選擇貸款或上市,透過準備的過程,可讓企業合規、透明化及管理升級。透過資金的挹助,讓企業設備升級或擴大版圖,同時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共享經營成果,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近年來呼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打擊跨國企業透過不當安排造成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積極執行反避稅調查。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2012年及2013年度平均每件補稅金額為人民幣2000萬以上,較2008年平均補稅金額高了2.5倍;而補稅上億的案件也是每年遞增。大陸稅局去年下半年起,要求台商自查自報的補稅案例,明顯增加了4到5倍,大多是移轉定價的問題,要求與台灣的母公司分配利潤。
面對大陸積極查核反避稅,台商必須思考,在進入資本市場前後,因現行或未來調整營運模式而產生的稅務問題,會為企業帶來更嚴峻的稅務風險,還是反而可能提升企業的租稅競爭力?
例如近年大陸各地稅局積極查核高新技術企業15%的優惠稅率,很多生產型台商其實並不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規定,但卻想盡辦法想適用,以節省稅負。然而,為了適用優惠稅率而必須進行實質營運調整所產生的成本,有可能反而會高於可能享有的租稅優惠。
如果企業不進行相應的實質調整,卻申請享有租稅優惠,未來可能會產生更高的稅務風險。為了企業永續經營,台商應思考如何在合規經營納稅的狀況下,透過稅務風險控管及優化交易模式來提高市場上的競爭力,以持續在大陸成長茁壯。
(段士良口述,聯合報記者沈婉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