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者行為樣態探討行動健康未來發展與穿戴式裝置商機工研院產經中心 黃裕斌


前言

無形之中,我們每個人正處於數位化浪潮(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時代,而在醫療器材與健康照護產業,開始產生潛移默化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民眾將行動裝置視為健康工具(Health Tools),藉此進行健康數據紀錄、追蹤與管理,或是透過行動裝置連網進行健康資訊的尋找與蒐集。除此之外,國際大廠紛紛推出穿戴式裝置,除了喚醒使用者對於自我健康更加重視外,更帶動了運動健身領域市場的再發展。國際各大廠相繼透過推出新產品,期望藉此推動產業發展動能,以達到持續性的營收,然後續市場銷售狀況如何,不可忽略的還是終端使用者是否買單,特別是隨著時間潮流地變化後的行為樣態與接受度變化,是需要持續追蹤關注與分析的重點議題。因此,本文將透過觀察與分析使用者在行動健康之行為樣態及轉變,進而探討穿戴式產品未來的發展契機。

使用者行為樣態潛移默化,變得更加關注健康


隨著行動裝置的快速成長與高度普及,相關應用逐步滲透到每個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當中。根據Manhattan Research研究機構於2013年10月發布的研究調查顯示,已經有9,500萬美國用戶將手機視為健康工具(health tools),並且透過利用手機進行健康資訊蒐集,與2012年相比人數足足成長了27%之多。

從年齡區間上來看,或許大部分讀者都認為上述所提及之增加人數比重大多是源自於年輕族群,相較於在醫療與健康管理上有較大需求的中高年齡族群來說仍未造成多大的轉變與影響,但其實不然。根據Manhattan研究機構於2006-2011年間的研究結果發現,美國使用者透過網路進行健康資訊蒐集或是健康管理等活動比例呈現逐年成長,當中,特別是以中老年族群成長幅度最為強勁,顯示除了年輕族群外,中高年族群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逐漸轉變。

 

資料來源 : Manhattan Research(2012),工研院IEK(2013)
圖一、中高齡族群在健康行為模式上也開始出現轉變


一般消費者以運動健身與減重應用居多,每人每日使用量快速提升

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於2013年進行美國、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等使用者偏好進行研究調查,從行動裝置應用市場方面來看,使用者主要仍以健身訓練、運動應用及減重等應用為主,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當中健身訓練以提供健身清單或是訓練表為主要服務內容;減重應用則以體重紀錄、卡路里計算管理為主;運動運用則是以運動紀錄與追蹤(tracking)為主,並以跑步應用為大宗。除此之外,這三個國家的使用者在偏好上也略有不同,美國使用者較偏好運動應用,而華文地區的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則相對偏好健身訓練應用。


 
資料來源:APP ANNIE(2013),工研院IEK(2013)
圖二、美國、台灣與中國大陸使用者對於健康應用的偏好分析

   
根據MyFitnessPal於2013年4月公布的數據,來源為其開放它的API與其他穿戴式產品進行串連所回傳的使用數量,可以發現到從2012年10月開始,回傳的API Calls有明顯且急速飛快的成長,探究數量成長的可能原因有二:一為使用穿戴式產品進行運動紀錄與追蹤的人數飛快成長;另一可能則是使用者的使用時間變長。但無論是使用人數增加或者是使用時間變長,可以發現使用者促進健康的行為上已經有明顯的轉變,對於行動健康或是穿戴式產品產業未來發展,都是絕佳的驅動力及激勵力道。


 
資料來源:MyFitnessPal(2013/04),工研院IEK(2013)
圖三、使用者穿戴式產品進行健康與運動應用之使用量呈現急速成長


IEK View

健康與健身類應用近幾年呈現快速的成長,每人每日使用率的成長率也是各類別中成長最快的,以87%的成長率快速增加。環顧目前市場現況,大多僅提供單一的應用,但是提供單一的服務或是應用已不足以滿足使用者,以至於缺乏強而有力的價值。展望未來,如何提供更有效便利的追蹤紀錄,如不須手動輸入、在使用者介面與呈現方式上,持續提供簡單直覺使用者使用體驗外,如何透過與其他穿戴式產品連結,得到多種數據資訊,透過多個參數整合分析以及運用,提供使用者更全面與整合性的個人化健康建議與價值將是未來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