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企業合作揮灑國際舞台現任平面媒體資深記者 劉芙芩

把China加Taiwan連在一起簡稱Chaiwan的名詞,打從去年年中被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大篇幅報導出來後,大陸加台灣的經貿實力,明顯受到亞洲乃至於全世界各國所重視,其中甚至帶有些許疑懼的味道,其中心態頗值得玩味。總的來說,CHAIWAN一字是泛指台海兩岸合作生產的企業總稱,為何會引起南韓和部分國家擔憂呢?其道理主要還是在兩岸結合了人力、資源、技術、研發等優勢,必將使原本尚擁有競爭機會的對手國飽受威脅,遭致致命性打擊而終至於屈居次位或被迫讓出市場。目前國際外銷市場上與我國產品相似性最高的國家首推南韓,將近有八成相似度,南韓媒體因此爆出恐懼之聲便不足為奇,其次,日本也感受到逐漸增溫的局勢變化,只不過因為開發及現代化程度超越我國,因此比較不像南韓般的舉止失措罷了。

南韓傾力發展資訊科技產業(IT),在國際間享有盛名,對大陸市佔率約接近五成,但是去年中國大陸實施「家電下鄉」措施,配合兩岸政治氣氛逐漸熱絡,幾個採購團陸續下單向台灣企業採購面板和其他多種電器,另外還包括不少農產品,大陸電視製造廠幾乎全部採用台灣製造的LCD面板,南韓則被擱在一邊,市佔率突然從接近五成急轉直下急速掉到三成,而台灣急增至56.5%,南韓媒體因而報導說遭到兩岸IT合作的猛攻不支而敗下陣來。大陸民眾自信心隨著經濟起飛而更為增強,一股購買國貨的風潮正普遍瀰漫並存在大眾心中,台灣製的產品優良有品質保證,大陸人喜歡得緊,打著CHAIWAN名號的商品在大陸行銷,自然無往不利而且受惠不少。

兩岸中國人團結攜手高舉合作大旗,迫使韓國大廠低頭,兩岸高層逐漸「烘培」出和善氣氛,透過大陸實施「家電下鄉」大量採購台灣製造的面板,外貿協會聯繫邀請來台的採購團多達九個,包括面板、3C家電、汽機車零組件、LED、3G通訊、再生能源及一般百貨等多種產業,其他小型參訪團和洽商團體多不勝數,至少為台灣賺進6.9兆新台幣,從貿協董事長王志剛高興地向媒體報告的情景,就可看出類似交流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而且成效已經愈發明顯了。記得有大陸「採購天后」聲譽的白為民,去年來台時明白表示希望兩岸共同制定面板標準,藉著龐大市占率,讓「兩岸的標準,變成世界的標準。」這種言論真的對兩岸企業發揮出相當大鼓舞作用。根據海峽兩岸多年來的時局演變,國人應該能感受到兩岸密不可分、血濃於水、難以割捨的濃濃民族情,幸運地,台灣經濟跑在前端,像盞明燈般帶給大陸很多啟示,現在大陸經濟快步跟上來,甚至很多方面都已超越台灣,在國際舞台發揮令人難以直視的光芒,如果兩岸攜手互補所需,「中國龍」的威力必然能讓世人驚訝不已。

台灣幾家特大的物流、批發、零售業者,例如7-ELEVEN、大潤發不斷推陳出新研發新產品,推出一年賣出三千萬杯的「city cafe」現煮咖啡,和自行生產提供消費者更低價卻品質絲毫不遜的商品,創下的業績極為傲人,現在雄踞大陸量販霸主寶座的就是大潤發,美國沃爾瑪和法國家樂福都已經排在後面了。大家都知道大陸有13億餘人口,這個內需市場數量和規模遠非台灣所能相比,有能力向外發展的企業早就出去謀求商機去了,而且大陸經常是首先考量的重點。趁著兩岸經貿交流熱潮正酣,兩岸業者希望把握良機,致力於擴大開發及生產流程,創造1+1>2的優勢,壓制SAMSUNG、LG、SONY等大廠產品,提高中、台聯合企業的市占率,再從事技術合作與資金挹注來創造更大經濟規模,屆時可觀的競爭力絕對不會只是存在腦海的「希望」中,而能夠真正落實並成真。業界對大陸內需市場抱持著一種看法,認為大陸市場其實還處於渾沌狀態,給台灣廠商發展品牌很好的試煉機會,努力擁有高超研發和生產技術後,發展品牌已經成為國內企業重要的目標之一,平實而言,台灣廠商還有很大機會。穆迪經濟網就曾撰文指出,兩岸的和平發展,台灣和大陸建立起緊密關係後,雙方可互蒙其利,同時台灣將是最大的贏家。文中指大陸在全球不景氣環境中逐漸恢復經濟生機,對台灣投注大量資金,對台灣的採購讓台灣方面受益良多,採購包括電子、皮革、紡織、家庭用品及農產品,台灣可說是兩岸合作的最大贏家。但是穆迪經濟網提醒說大陸雖然推升陷於泥沼中的台灣,不過要想真的脫離經濟衰退景況,還是必須依靠內需市場全面恢復才行。

「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這句話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不會感到陌生,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並不是要將巨人「踩下去」,而是緊緊把握住合作機會。台灣技術優良、創意高,產品品質有保障,面板、IC設計和晶圓生產、封裝測試等高科技產業,是大陸渴望獲得的先進技術,而大陸資金充裕,內需市場廣大,雙方各依體質不同作修正、調整與搭配,使得生產模式和公司經營方針更確實可行,正是「合則兩利」最好的寫照。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快從金融海嘯中復甦的經濟體,無論汽車銷售量或家電下鄉需求量等等,都不敢讓人小覷。有位官員這樣說,不要將大陸當作「工廠」,最好將其視為「市場」,追求雙贏機會並創造雙贏,應該是滿中肯的見解而且深刻符合現在的時勢。台灣和南韓在外銷產品類似性接近八成,在市場競爭中屬於「零和」關係,賣出的產品不是他的便是我的,若抓住大陸這個「大客戶」,採購台灣產品而減少對韓採購,則我方影響力必定會日益擴大,能獲得的利益必定非常可觀,國內企業應該朝這方面多加努力。不過,掌握關鍵技術,令市場對我方始終有強烈需求很重要,既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又能引領趨勢,同時保有較高的毛利率,方不至於墜入被人控制的惡劣環境,從長期利益觀點來看,兩岸合作以CHAIWAN名義開拓國際市場,對台灣經濟前景應該是「多利少弊」。

南韓的經濟規模比台灣大三倍,傾全國之力投注於幾家大財團掌控的企業,壯大了經濟規模,然後在許多國家披荊斬棘吃下可觀市場,台灣卻在多年政治紛擾中停步不前,好不容易從2008年520馬總統率領的新執政團隊上任後,大幅推動兩岸和解,降低兩岸敵對態勢,進而走向協商與交流,雙方都展現旺盛的合作意願,是自從中國大陸由中共主政後,台海難得展現的和平景象。台灣企業縱使有先進的管理能力和製程,受限於幅員狹小及內需市場不足,多年來一直思考該如何打入國際市場,卻又被困於島內無法伸展,只能做些代工賺點微利,推廣品牌賺更多利潤也僅是近幾年才開始著重的事。而彼岸的大陸人口眾多,經濟正在快速飛躍,人民對提高生活水準有很大的需求,剛好台灣能提供這方面的滿足,台灣產品也有了出路,正所謂「紅花配綠葉」合則兩利、相得益彰。經貿障礙既去除,台灣傲人的資訊科技產業和大陸結合成緊密的產品供應鏈,塑造更多知名品牌,是指日可待的事,透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和民間團體不懈努力,兩岸釋出善意共享榮景,未來絕不僅以大中華區市場為滿足,更將眼光放大至全球市場,CHAIWAN的威力與能耐可預見地將更加發光發熱,這對全體中華民族而言是非常樂見的。

過去一甲子兩岸民眾不敢想像的合作與連結,今天似乎正逐漸夢想成真,中國人的智慧絕對高人一等,否則哪有可能創造漢唐盛世,怎麼可能創建令馬可波羅等外國人驚訝不已的繁榮東方帝國,今天時機來臨了,只要兩岸企業心連心惕厲精進,持續求新求進步,創造更多豐美的經濟成果,或許不要十年就能「超英趕美」,成為全球第一的經濟體,這個希望絕對不是虛妄或不切實際的,而非常有可能成為真實,只要兩岸攜手團結,全球舞台端看台海兩岸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