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產業還有遠景可期美麗新世界旅遊公司副總經理 周滿華

隨著社會進步和環保節能減碳風潮的興起,騎自行車已經成為現代人非常喜歡進行的活動,大約三、四年前開始,也就是民國95年起無論報章雜誌或其他媒體,紛紛熱烈報導這股潮流的榮景,大眾每逢假日幾乎都以騎車作為主要休閒運動,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使減少花費的心態濃厚,還有電影「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記」走紅,民眾紛起效尤,一時之間使得單車熱潮澎湃,各種運動型自行車產量大增,尤以小摺銷量特別暢旺,君不見頭盔、騎車特有裝扮等等處處可見,大人和小孩或者親朋好友結伴出遊情景成為普遍情景,誰知歷經僅僅幾年光景,熱潮似乎出現衰退,原本順應市場龐大需求而生的自行車店,愈來愈多因需求銳減及無利可圖紛紛走向關門歇業,快速興起又急速衰退的情形,令大眾想起不啻「蛋塔效應」的翻版。

單車銷售高峰期時,小摺車每個月可賣出上百台,業者笑得合不攏嘴,一家一家店面相繼成立,不料目前或許市場漸趨飽和、回歸理性,抑或新鮮感消失了,現在一個月能賣出五、六輛就算不錯了,怎麼當紅的潮流新寵怎麼會這麼快就進入「寒冬」了呢?這點好生讓業者難以想像,懊惱於自己竟然變成最後一隻老鼠,賺的錢與負擔的經營成本相比,已經不能達到平衡甚至虧損了。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後,原先大眾賴以代步的自行車逐漸被機車和汽車所取代,台灣經濟發達程度遠超過大陸,在節奏緊湊、凡事講究效率的工商社會型態,汽機車更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率工具,而自行車一般是被婦女或學生使用為短程代步工具。大約兩年前,單車是「當紅炸子雞」,曾於2008年賣出130萬輛的好業績,如果指定某一款熱門車種,甚至必須「掛號」等待才行,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呢!現在品牌小摺銷量普遍呈現下跌五成狀況,縱然高檔的車種維持穩定銷量,低價位提供通勤用的也大致持平,但唯獨包括小摺在內的中階產品銷量急遽下滑。

在科學園區附近開設單車店的業者說,憑藉對單車產業的熱愛,他和幾個朋友集資在兩年前投入這個產業,開店選定設在科學園區附近是看準科技新貴的需求強過一般民眾,他們的消費能力也較強,一年前確實讓他慶幸自己沒有選錯地方,幾個考量點都符合當初所預想的,但是情勢轉變得太快,快得讓他有些不知所措,銷售不可逆料地從每個月100到130輛等,經過一年多洗禮,平均銷量有如股市曲線圖逐漸下滑,差點因為顧客應接不暇而想增加人手,現在「門前冷落車馬稀」,三兩個顧客上門看看車種順便詢問價錢,成交機會和以前不可同日相語,更多是來修理或更換小零件而以已。他開設的店面有經過設計,寬敞的陳列空間和行進動線頗符合新穎需求,比起傳統店家雖然多了現代化的觀感,但似乎並未替業績帶進多大進展,他真的有點徬徨、有些無助,不知道這種景象會不會持續下去,或者有可能因為油價再衝高或其他原因,又讓大批顧客回頭?他不甘心付出的心力與投入的資金,想等待卻又怕受傷害,為了拚業績幾乎沒什麼休假日,搞得他好一段日子都睡不好覺。

記得台灣在民國87年間引進了葡式蛋塔,一時風起雲湧受到熱烈迴響,好幾家店家門前大排長龍的景象出現在媒體畫面中,買蛋塔、吃蛋塔是流行的時髦產物,蛋塔專賣店一家接著一家開,別說專賣店,就連夜市也有好多地點在販售,結果卻令大家跌破眼鏡,不到半年該收的收、該關的關,葡式蛋塔店失去了新鮮感,也沒了吸引力,大眾選擇「背叛」它,投資葡式蛋塔店的業者當然血本無歸,「蛋塔效應」成了轉瞬間樓起樓塌的最好代名詞。

業者在面對這股單車風潮的消退,製造廠的趨勢判斷和店家明顯有所不同,台灣單車製造廠接到的外銷訂單排到今年六月份,滿檔的情況還比去年同期增加5%到10%,訂單主要來自北美和歐洲,特別是單車市場也有朝M型化發展的跡象,選擇物美價廉者很多,選購高檔單車的也不少,不過中等價位的相對較少,比如標榜以鋁合金製造的跑車款,價位多在兩萬元至十萬元之間,雖然價格不菲,仍然吸引不少顧客探詢,直接掏錢購買的上班族不在少數,新一代跑車價格還有增無減,考驗著消費者和製造廠的平衡關係。廠家認為大環境效應正不斷延燒,節能減碳是全球正致力推動的主要方向,趨勢是這麼走的,有助單車業長遠發展而不需質疑,雖然短期間小摺熱潮略見消退,有人擔心會像蛋塔效應一樣急速瓦解,其實是多慮了,小摺退燒僅是短期現象,或者侷限在小摺這個領域,整體自行車銷售額可望持續增加。從政策方面來分析,台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積極將單車活動納入政策和規劃當中,比如闢設自行車專用道、環鎮單車道、將景點以單車連結等等,都象徵單車產業仍有可為,況且其車徜徉在山水之間,快意語運動的結合,令騎乘者感到身心兩方面的放鬆,可以說有過經驗的人都會希望有機會再享受一次。民眾喜歡的休閒模式加上政府大力推動,既然如此,何患單車產業會沒落呢?

台灣每年舉辦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總是會吸引數百個國家的廠商參展,以及至少4~5萬名國內外買主參加,國外買主大約在4、5千人上下,逐年呈現成長,來自國家區分則以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及中國大陸為大宗,例如英國Halfords、美國Trek、義大利LAMPA S.P.A.,還有中南美的巴西以及遠道從歐洲而來的通路商和零配件製造商,其中來自新興國家的買主有明顯增加趨勢,很多首次來台參加後發覺規模超乎其想像,都會立刻詢問主辦單位對明年檔期的規劃,意思就是明年很有希望還會再來。大家應該都知道,台灣早就是自行車王國了,統合整頓上、中、下游體系建立的完整供應鏈,提供全球最新且超水準的系列商品,令國外買主想到自行車就聯想到台灣。巨大(GIANT)自行研發功能齊全的都市型、越野型單車,憑藉新穎而現代化的外型,縱然價格不斐卻早已享譽國際。國內排名前三大的愛地雅(IDEAL)公司,研發符合環保要求的電動自行車,配備新型長效鋰電池,符合還保節能要求深受消費者喜愛。建大工業多年來致力於輪胎研發的成果也令人刮目相看,防滑及防穿刺的特性備受歐美國家青睞,輕鬆拿下數百萬美元的訂單,建大表示對自己有信心,產業未來發展和前景也都非常看好。大概兩三、年前美國Trek總裁 Mr. John Burke來台灣參觀展覽,當時便說台灣廠商的創意和彈性非常值得學習,盛讚台灣是國際自行車產業的中心。歐洲買家普遍稱讚台灣自行車產品具創意性、品質極好,加上價位適中,是採購的恰當選擇,尤其是歐盟與中國大陸近幾年出現貿易摩擦,課徵反傾銷稅的情況屢見不鮮,來台灣參加大展,一方面可以增廣見聞看看進步程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馬上可以ONE STOP採購齊全。

成功的商人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必須深入了解產業而且要知道未來會走向哪裡,進一步引導潮流、掌控趨勢,台灣自行車產業這方面做得非常強,每次辦展時會規劃多項有意義的活動,室內活動有研討會、有說明會、有論壇,戶外活動有試騎和展示、極限表演秀,還有大型環台賽,滿足了參加者的需求,還對活動舉辦得有聲有色感到驚豔不已,絕大多數在主辦單位進行滿意度調查時,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贊揚,都表示若有機會絕對樂意再度來台。台灣自行車產業一直尋求在輕量化、差異化有所突破,要求創新站在各國之前,努力成為國際的領先展示平台,把業界努力的成果向全球宣達,這裡有最齊全、最新、領導流行的商品,價位上又是物美價廉,請各國有需求的廠商都到台灣來採購,現在的成果是經過多年辛勤努力而來,當然仍需要持續努力才行。

今年3月17日至20日舉辦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國內外參展廠商多達894人,比去年增加一成五,攤位共計3,018個,可說是盛況空前,其中電動自行車廠商超過20家之多,巨大、美利達、捷安特當然必定參與,連義大利Colnago品牌、美國TREK、日本富士都派員參展,FUJI和SHIMANO還發表全球限量的手工復古車,吸引大批買家和消費者的目光。業界指出,台灣自行車出口平均單價,去年已提高到290.54美元,一年比一年提高。大陸自行車廠也首次派員參加,共有35家廠商、42個攤位,雖然因為報名時間稍晚而被安排至5樓攤位,但反應還不錯,將來再參與這個亞洲最大、全球第3大的車展機率很高。在環保和健身雙重要求下,歐洲近年騎電動車愈來愈風行,需求量也隨之提高,對台灣廠商下單以萬輛計算,另外「銀髮族」以電動三輪車代步也很盛行,相關零配件例如:高效率碟煞、強力馬達、輕質耐用性高的材質等,都顯示台灣自行車車種的產值與競爭力正逐年增強,倘若預計六月份能順利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對業者的商機更大,因為國內不少廠商都已經到大陸生產,未來關稅能夠大幅降低,加上大陸有13億人口龐大的內需量,台灣產品又有質量上的優勢,系列供應鏈完整,絕對不怕廉價貨的競爭,正所謂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況且台灣廠商產製的自行車,獲得台灣精品獎、國家品質形象獎、全球設計獎與發明獎、創新獎等加持,早已馳名國際成為優質的象徵。

從台北國際自行車大展可以看出當前流行的走向正趨於個性化和多樣化,休閒用自行車愈來愈輕量化,鋁合金車體結構結合碳纖維材質與汽車同等級,現場模特兒秀出「一指神功」,以一根手指即可輕易舉起單車,Progressive廠商還推出新產品三輪式自行車,不僅具原地360度迴轉功能,還可傾斜行進適合於狹窄的都市特性。廠商的設計另搶攻女用市場,嗅出女性專屬車款和服飾配件將有極大商機,前叉、座椅、車架設計都非常便於婦女騎乘,色彩和花樣圖案更讓人一見就深深喜歡上它。輪胎顏色擺脫單調的黑色,改以9種不同色系提供選擇,繽紛的色彩同春天的花團錦簇,使單車不僅再是傳統的單車。

主辦單位自行車公會說兩岸自行車市場定位有所不同,銷售對象與主打款式也有差別,大陸自行車近六成用於內銷,平均單價約46美元,多屬於民生用途,外銷部分多銷往美國,但台灣的自行車單價平均超過290美元,出口國主要鎖定歐洲。公會認為雖然去年台灣自行車銷量下跌兩、三成,並不代表熱潮已經消退,消化庫存可能是價格稍微走跌的主因,5年換車期一到就會有不斷新購的需求,至少今年還會有兩位數的成長率。從展覽的熱絡到業界的樂觀預估,相信自行車產業還將會有讓人滿意的發展,短時間的起伏應不會影響產業長遠走向及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