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蔓延珠三角 經營趨艱難榮佳企業推廣組組長 陳羚螢

近來大陸珠三角地區出現「民工荒」,很多企業招募不到勞工,即使接獲訂單,生產線依然無法擁有足夠的人力開工,或許是農曆新年的影響,民工思鄉情重而興起返鄉念頭,不少回家後就不再返回崗位,也有因為對賺的工資不滿意而離開,更有人好逸惡勞不願意接受辛勤工作的磨練,導致缺工情況逐漸蔓延開來。這種情形以江蘇省最嚴重,東莞、廣州亦好不到哪去,甚至朝上海、北京和重慶輻射狀展延。珠三角幾個台商協會指出,比較不嚴重的缺工大概情況是缺兩、三成人力,嚴重的超過五成都有。台灣知名企業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公司,元月份積極募工,在東莞一口氣招聘多達二、三萬名員工,結果前往現場人數只有一百人左右,極度冷清的場面令人擔憂,根本不需要經過篩選過程便可直接進行初試和面試。富士康大舉徵才是因應景氣回溫而來的訂單快速增加,經濟情況顯著好轉,企業有擴大產量的需求,其後必須靠勞力來支撐生產線,缺乏高達5萬人的勞力,使得企業就像變懨懨的病患,縱使有心想衝一下都無法達成目的,情況真的很糟糕。金融風暴大致結束後,返回原先工作崗位的員工大減,其中以女性員工缺額數最高,很多回到內地省份故鄉去,發覺內地工資並不比珠三角差多少,有些能拿到每個月人民幣900元算是不錯的薪資,幹嘛山高水遠地離鄉背井到沿海去工作,辛苦不說,每逢農曆年春運的搭車之苦,火車票買不到,買到了也得擠破頭窩在車廂裡,難過與不適只有忍耐往肚裡吞,何況生病或者受傷乏人照顧,額外的花費乾脆還不如待在家鄉附近來得划算。為了因應不斷擴大的危機,各地方政府紛紛尋找改善之法,改善民工生活環境是最普遍採取的做法,調高工資更如同燎原之勢陸續登場。

江蘇省政府自2月1日起調高三類地區的最低工資,一、二、三類地區幅度略有不同,每月分別調漲人民幣960元、790元及670元,各類地區的最低工資漲幅都超過百分之十二,約在12.95%到13.56%之間,拉近和上海、杭州等幾個沿海一級城市的差距,聽說東莞、重慶、北京等許多城市也預備跟進。東莞打算從770元人民幣提高到900元左右,廣州則是從860元人民幣提高到1,000元,重慶也在研究調高的幅度標準。

上海市大陸國家經濟門戶,任何舉措都會成為國內模範和標靶,韓正市長已宣布從4月1日起在現有基礎上增長15%最低工資,帶頭成為四大直轄市的「領頭羊」。韓市長表示拉高民眾所得中的薪資收入比例,是市政府既定的政策,去年金融海嘯衝擊經濟非常嚴重,上海市並沒有調整最低工資,今年情勢轉變後,市政府決定調整最低工資水準。專家也認為調漲最低工資是要配合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已經經過最高層定調,應該不會對通膨出現助長效果,勞動人口的薪資所得在國民經濟分配的比例不算高,所得略為成長應不會反應在通貨膨脹上。至於對生活貧困民眾的照顧,也會於4月1日調整城市和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線,由政府提供補助金。

在珠三角辛苦經營的台商們,自從經歷過全球性金融風暴後,好不容易景氣稍見好轉,接到的訂單數量還算令人滿意,現在卻找不著足夠的勞工,真的是傷透了腦筋,像深圳、東莞、廣州都出現嚴重缺工現象,雖然寄望於農曆年後情況能有所改善,但提高工資對加重經營成本的沉重壓力必須設法克服,聽到江蘇省率先調高最低工資標準,雖然對民工是好事,但台商可一點都笑不出來。台商協會幹部表示,絕大多數企業從金融風暴中翻身,「重傷」還沒有痊癒,原本興高采烈訂單增多可為公司撈回些本錢,這回又要調高最低工資,兩相抵消勢必又會加重企業營運成本和負擔。以調高工資解決缺工現象,其中工資問題還比較好解決,但倘若加了工資還找不到勞工就慘了,有台商喊出1,500元人民幣的行情,拿這麼高的工資竟然還是少有工人上門,這是珠三角地區台商最感到頭疼的難題,被迫只得考慮設法朝內地發展,當然想遷廠絕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需要從很多環節去思考利弊得失,不過只從工資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台商面臨的難解議題非常之多。昆山及東莞市政府表示將從其他方面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想辦法不讓企業蒙受太大包袱,也說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是國家調整產業結構,以及從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必然的歷程。基本工資是人事成本之一,另有加班費、社會福利費往往被忽略的部份,也有必要預先併入計算,加總的結果才貼近真正的成本數字。

東莞台商協會遭遇到農曆春節勞工返鄉過節後不回崗位的困擾,為了應付三月份訂單的出貨需求,原本勞力就已經不夠,去而不返的空缺又擴大勞力供給差額,火燒眉毛的壓力,壓得台商趕緊加班多付工資應急,要求勞工春節留下來加班,應付三、四月要出的貨量,能趕多少算多少,免得一去不復返,製造業中的電子業情況超級嚴重,不只正常製造生產程序受干擾,怕就怕缺工潮會延續而變得更加難以解決。東莞台商協會說東莞街頭處處可見張貼「招工」、「聘工」等紅紙條,有些餐廳因為招募不到服務員和廚房洗碗和打雜人力而停工,台商協會翻出東莞市政府統計數字,指去年比前年足足減少了300多萬名工人,泛珠三角地區都有相同問題,這次上調工資將使企業主負擔成本雪上加霜,為了補充人力所需,有些工資以三倍數字當作誘因,多付的成本當然必須吸收,壓力之沈重也只有自己清楚。幾家大廠貼出高薪徵才告示,應徵者寥寥無幾,企業主都擔憂情況在短期內不易好轉。有些廠商接獲大訂單,明明對公司是「大補丸」,結果卻因人力考量怕趕不出貨傷害信譽,幾經衡量被迫放棄。人力太過緊俏,企業最多是採取加薪或增加福利等措施,給服務年資較久的員工獎金,強化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期盼使缺工情況和勞工流失數量降至最低,總的來說,把員工視作為公司的「資產」,確實發揮了不小拉攏員工的威力,當然對企業成長有極大幫助,但是珠三角地區各城市缺工人數大約達到兩百萬人之譜,產能大增的工廠需工甚急,卻苦無勞工應急,機械製造廠、服務業和傳統製造業是出現人力荒的主要三大產業,各家工廠紛紛貼出招募告示,來應徵人數遠遠不如需要的數字,深圳短缺勞工超過80萬人,嘉興市缺工約6.8萬人,溫州市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寧波更誇張,一個月內舉辦超過一百場人力招聘會,很顯然這個問題已愈來愈擴大。

春節各餐館最缺服務員,那些急著返鄉過節的「春節工」,絕大多數到城市是為了打工賺錢,一年辛苦好不容易回家看看親人,和家人團聚溫馨陪伴過個節,頂多元宵節後才會回原崗位或者另外找合適的工作,也有很多因為錢賺得不多乾脆留在家鄉繼續找工作,所以人手不足現象甚為普遍,縱然業者以拉高薪水試圖「留人」,但是缺少三成人力成為普遍的困擾。大家可能從報章電視或廣播知道春節期間出現一些「恐歸族」,這些「恐歸族」大多是因為無法多賺點錢「衣錦榮歸」,或是找到伴侶帶回家給父母看,而選擇留在城市不回家,這些人有白領階級,也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雖然說起他們的處境有點令人難過,不過這些願意留在職場兼職的人力,辦事和學習能力都很好,雖然不見得做過餐飲或電子作業員,但很快就可以上手,成為春節缺工的大好補充,春節這段期間既然找工作賺錢容易得多,又不必回家看雙親逼婚的「疲勞轟炸」,也算得是一個可以兼得的不錯迴避方法。

基本上來說,大陸基本工資大多因地而異,差異性隨著城市現代化程度和人均GDP高低而有若干幅度不同,但不論是哪個地區或城市,看著基本工資不斷走高是不爭的事實,以往大陸工資差台灣太多,因此並不構成壓力,給台商「感覺還好」的感受,但當景氣不佳並且大陸各地方政府逐漸加緊對工商業的控制和要求時,比如中央推出「騰籠換鳥」政策,壓迫沿海中小型加工產業移往內陸或趕出國外,或者限制污染產業的生存發展,這些都讓台商明顯感受到「改變」的重要。大陸經濟飛躍,人民所得正快速增加,人均所得邁向4,000美元,大家不要小看了這區區幾千美元,相對於幾年前的人均所得,這可是跳躍式的倍數成長,再過個幾年,憑著經濟成長率8、9%的增幅,上萬元應該指日可待,大陸經濟學者預估到2030年時,大陸人均所得將達2萬美元的水準。回來看現實,既然調高工資是必然的趨勢,台商應該如何因應呢?

根據私人機構調查統計分析後歸納出幾個重點方式,台商最常採用的措施是善用勞務派遣,也就是運用外來的派遣人力,取代一些臨時性、輔助性或可取代性較高的職務,既可精簡公司人力、樽節開支,又能藉此大幅降低企業人力經費支出,對公司有利而無害。第二種方式是將部分需要利用大量人力的生產環節外包出去,比如生產線需要的某些零配件發小包給他廠,付出費用沒錯,但比起自己在勞動合同法規範下要付出的經營成本相比,還是划算得多了。部分有「想法」的外資工廠老闆鼓勵肯打拚的員工自行創業,老闆甚至願意提供資金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協助,等創業工有能力接case後就轉發小包給員工,因為大陸對外資企業限制較多,而當地民營企業卻可以合法降低稅務成本,發小包的過程兩蒙其利。第三種方式是不得已只好花大錢投資設置自動化設備,藉著自動化生產的高效率提升經營績效,以產量逐步降低生產成本,此方法雖然也能挹注產量壓抑成本,但是與當初看準廉價勞力、土地低廉、政策優惠等「好康」,而赴大陸發展的台商來說,確實與初衷的想法大相違背,說實在的這也沒什麼好埋怨,大陸正在進步是事實,若不能順應潮流演變,當然會遭受洪流滅頂之危。

與珠三角同樣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經濟重鎮的長三角地區,去(2009)年GDP總額可望超過1兆美元,超越韓國和印度成為全球第11大經濟體。「縣域經濟」是長三角最活躍的經貿型態,中國大陸百強縣市裡,江浙滬的縣市佔了一半達到52個之多,總的來說,中國經濟高成長全仰賴縣域經濟發揮的強大動能,江浙滬縣域經濟功能正如同心臟般,不過「縣域經濟」雖為經濟成長的首要功臣,但是各縣域經濟問題仍然不少,不同的地區對GDP貢獻度相差有數倍之鉅。長三角的「龍頭」上海市,當地高層官員體認到在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歷程,必須實現金融一體化發展,只要勢頭確立,「三省一市」金融合作就有望達成,特別是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上海總部後,各金融機構和政府間的摩擦逐漸縮小,彼此合作意願大增,為創匯奠定下良好基礎,加上世博會未演先轟動,給了長三角絕佳發展契機。

由於長三角是大陸今年領頭調高最低工資的地區,以上海為主的範圍包括長江三角洲,把江西、安徽等地加進來,便成為「泛長三角地區」,好幾個省份的範圍遼闊,市場發展前景極為看好。中央顯然確定經濟逐漸復甦態勢,從長三角開始舉起調薪大旗,引起各地拉高最低工資的風潮。台商協會幹部說調高工資對製造業的影響大於服務業,製造業要增加利潤必須提高產品的良率及生產量,同時強化生產線的工作效率來因應,現在普遍發生缺工情況,春節期間已經非常嚴重,春節過後問題將更加糟糕,缺工甚至可能到500萬人差距,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原物料價格一波波高漲已經夠傷腦筋了,向銀行融資也不容易,老問題還是沒獲得根本改善,中小型台資企業實在難以負擔,都希望當地政府能夠挺身協助企業解決。工資的提高確實可以紓緩面臨招工困難的情況,但直接增加營運成本,壓力顯然愈來愈重,台商心中雖百般不樂意,但是無可奈何,熬一段時間算一段時間,總比遷廠來得容易許多,加上運輸用於油料、人事增加的支出,還得發獎金鼓勵員工,暫時還是以花點錢方式因應,情況是否會變得更差,只好繼續觀察等過些時候再看看吧!

民工的缺乏在大陸並不是近一、兩年的事,以往並沒有太嚴重,但是經濟成長帶進大量訂單,必須靠大批人力來消化,類似情況可說是大陸的獨有特色,站在勞工力場思考,家鄉城市推出很多創業補助優惠措施,總不能一輩子在他鄉排三班制沒日沒夜地打工罷,若能自己當老闆賺大錢,絕對是最好的結果,而且就算在家鄉種田餬口過日子,也未必盡然就比在城市裡過得差。老實說,民工問題還會延續好長一段間,年年如此,對台商企業的衝擊也會年年依舊,到底如何才能將這種窘境扭轉過來,是中國大陸當局非常重要且迫切的議題,對台商更是切身相關需要趕緊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