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中國大陸對外能源戰略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副處長 吳福成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先後與俄羅斯、巴西、厄瓜多、哈薩克簽署「貸款換油氣」協議,這是傳統能源貿易的現貨、期貨、易貨三種形式之外,另一種能源貿易新模式,旨在確保石油、天然氣較長期的供應安全。除此之外,中國大陸的油氣集團又利用這一波全球金融海嘯襲擊,國際能源價格水準較低、負債率高的油氣公司存在資金壓力的機會,加快步伐「走出去」,在全球各地收購、競購石油和天然氣資產。一手用「貸款換油氣」,另一手則進行收購和競購,遂形成現階段中國大陸對外能源戰略的兩手策略。
基本上,經由貿易活動取得油氣資源,較容易受到國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而通過收購和競購手段,來取得國外油氣田或油氣公司股權,則隨時會受到國際能源集團的惡性競爭和夾殺,以及一些國家政府的政治性干預。有鑒於兩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中國大陸遂靈活運用其龐大的外匯存底〈2兆美元〉,針對戰略目標的能源資源生產國家展開「貸款換石油氣」策略,迄今也從中獲致不少利益。
一、「貸款換油氣」
所謂「貸款換油氣」協議的能源貿易模式,其實就是以信貸換能源,中國大陸早年援助非洲的安哥拉時就使用過,亦即提供無抵押貸款,並約定將來用開採出來的油氣來償還。今年來中國大陸則擴大運用,被視為能源貿易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的「貸款換油氣」策略,本質上就是一種長期的、大宗的能源貿易方式,既可實質幫助友好能源資源生產國家緩解流動性不足問題,也可得到長期而穩定的能源供應商,甚至降低美國華爾街的能源投機交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有助拓本身能源貿易多元化渠道,有效提高本身的能源取得安全程度,譬如中亞豐富的油氣資源之長期供應,以及有助經由各雙邊能源合作國家進一步強化外交關係。另外,「貸款換油氣」策略還有助調整本身的外匯存底結構,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資源類資產,促進外匯存底多元化發揮積極效果。
今年2月間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簽署250億美元貸款協議,換取俄方從2011年到2030年每年向中方供油1500萬噸〈總計3億噸〉,以及簽署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線到中國邊境的工程設計、建設和於2010年營運的協議,還有簽署「關於天然氣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後者在將來的實現上,可能會比照「貸款換石油」模式,也就是由中國大陸提供貸款,俄方則以提供 天然氣來償還貸款。
緊接著,中國大陸又與委內瑞拉簽署12項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兩國的聯合投資基金增加一倍到120億美元,委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每天向中國的中石油集團出售8萬到20萬桶石油〈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貸款換油氣」〉另外,中國大陸也與巴西簽署協議,中國向巴西石油公司提供100億美貸款,協助巴國開發其西南海岸新發現的海底油源,巴西則同意按市價每天向中國供應10萬到16萬石油。
今年4 月間,中國大陸又與厄瓜多簽署一項1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將來厄方將以提供石油的形式來償還這筆貸款。厄瓜多的石油蘊藏量在南美洲僅次於委內瑞拉和巴西,也是OPEC成員國之一。由於中國大陸在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等南美前三大石油生產國都簽署有「貸款換石油」協議,其對外能源戰略在南美區塊已形成「三足鼎立」之態勢。
同一期間,中國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和中亞哈薩克國家油氣公司也簽署50億美元融資支持的架構協議,雙方還簽署聯合收購中亞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曼格什套油氣〈Mangistau〉公司協議,將探勘裏海油田和哈國西部天然氣田。事實上,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將向哈薩克開發銀行提供50億美元的貸款,加總起來,自中國大陸方面的貸款為100億美元。據悉,今年底或明年初從哈薩克通往中國大陸的石油輸送管道即將貫通,每年可供油2000萬噸,將鞏固中國大陸來自西面的能源取得安全之保障。
今年6月間,中亞國家土庫曼政府宣稱,中國大陸將向土國提供30億美元貸款,用於開發其境內的南約羅坦〈South YoIotan〉天然氣田。中國大陸是獲得土庫曼陸地油氣田勘探和開採許可證的第一家外國公司,早與該國的國家天然氣集團簽署產品分成協議〈PSA〉,雙方也積極在合作興建土中天然氣跨國管道〈通過烏茲別克、哈薩克〉,預期今年底前即可鋪設單線完成,實現向中國大陸每年供氣400億立方公尺的目標。
二、收購和競購
近幾年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每當其石油企業參與國外石油公司的投資、收購、競購,立即引來「中國威脅論」。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收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就引發美國國會的反對,從純粹的石油公司收購行為被提高到政治層次事件。
現階段中國大陸對外收購、競購石油公司,基本上已學會規避政治風險,特別是繞開美國勢力範圍,以免觸雷;其次,收購對象以石油服務業務為主〈譬如煉油、石油銷售等〉,同時重視收購對象的經營發展前景;加上許多國際性石油公司因全球金融危機導致資金需求吃緊,也因此,今年來中國大陸對外收購或競購石油公司的進展堪稱順利。
今年3月間中國大陸與緬甸簽署「關於建設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的政府協議」,根據該協定石油輸送管道將投資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將投資10億美元,中石油集團將擁有50.9%股權,全案油氣雙線將於今年9月正式動工,預計在2012年初步完成。中緬油氣管道的興建將使得中國大陸的油氣進口網絡更加完善,也就是形成東西南北四方輻射的格局。目前,中國大陸東部沿海的海上油氣通道基本上暢通;北部從俄羅斯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線通往黑龍江省今年底即將完工,天然氣管道也可望跟進動工;西部從中亞哈薩克到新疆的跨國石油管道今年底可望貫通,從土庫曼到新疆的天然氣管道也預計在今年底完工。南部從緬甸到雲南的油氣輸送管道也將動工,將可打破長期來中國能源進口的西太平洋島鏈封鎖,以及化解馬六甲海峽困局。
今年6月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SPC〉45.51%股權,這是中石油集團首次跨境收購上市公司,也使得中國大陸對外收購活動進入已開發國家地區。SPC的主要業務,是從事煉油、銷售和油氣探勘等。目前中石油還把目光投向歐洲,正與世界第三大化工公司英國的英力士〈Ineos Group〉集團洽談,計畫投資該集團位於蘇格蘭的Grangemouth煉油廠,屆時若投資成功,將是中石油集團首次進軍歐洲煉油廠行業。中石油集團過去的海外收購主要傾向上游探勘開發,而今轉向中游和下游相關業務的收購,與該集團要打造成綜合性和國際性的大規模能源集團戰略思考有關。
同一期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Sinopec〉也宣稱,將投入72億美元收購總部位於瑞士的加拿大Addax石油公司,Addax在西非沿海和伊拉克庫爾德區〈Kurdish〉擁有石油資產。該收購案若成功,將是自2005年中海油集團收購美國Unocal失敗後,中國的石油公司併購海外石油公司的新指標。同時,中石化集團也可通過收購Addax,進入西非沿海和伊拉克庫爾德區兩大豐富油源地區進行勘探。由於中石化集團的主業是煉油和化工業務,如今涉及石油產業上游探勘生產板塊,堪稱「轉型收購」,也突顯該集團今後的發展戰略方向。
另外,中石油集團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也簽署一項總投資額達50億美元,準備開發位於伊朗波斯灣的世界最大天然氣田之一的南帕爾斯〈SP〉氣田第11階段的開發協議。該協議原本係法國道達爾集團〈Total〉所持有,但因拖延9年未啟動,遂被中國大陸取而代之。中石油集團經由收購而參與伊朗的SP氣田開發,外界視為「油氣並舉」戰略。最近,伊朗又邀請中國大陸參與其規模超過428億美元的多項大型石油項目,包括升級現有煉油廠、新建7座煉油廠,以及新建一條由裏海通往阿曼灣的輸油管道。由於伊朗的核發展問題遭受美歐國家的制裁,中國大陸對伊朗能源領域的收購行動,更具有能源外交之色彩。
今年7月初,中石油集團與英國石油公司〈BP〉聯手,成功競購伊拉克境內最大油田盧邁拉〈Rumaila〉油田開發項目,這是自1972年伊拉克把石油產業國有化以來,首次對外開放競標參與開發其油氣資源。雖然這項競購案的投資報酬率偏低,每桶油只有2美元,但因長期來伊拉克能源領域都是美國的禁臠,中石油集團此次成功競購Rumaila油田開發項目,對今後伊拉克其他石油項目的競購案,無疑具備了領先優勢。當然這也是中國大陸要與中東海灣國家合作組織〈GCC〉建立自由貿易區戰略的一部分。
目前中石油集團正準備聯合中海油集團以226億美元,競購西班牙石油公司雷普索爾Repsol-YPF的阿根廷子公司YPF的控股權,最多可取得75%股權。R epsol-YPF的業務,包括上游的探勘、開發和生產油氣,以及下游的精煉、市場營銷、運輸油品和燃料等。其實,早在2007 年中石油集團曾經2度嘗試收購Repsol-YPF失敗,這次聯合中海油集團出撃,實力大增,又逢中阿兩國政經關係進入最好關係階段,一般咸信,勝算不小。屆時競購案若成功,將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油氣資源競購案,並有助鞏固中國大陸在南美地區拓展開發能源資源之機會。另外,中石油集團也在評估與法國道達爾集團聯手,參與委瑞內拉奧里諾科〈Orinoco〉重油帶的石油資產競購案之可能性。
三、對台灣的啟示
中國大陸挾其龐大外匯存底,提撥一定額度作為進口油氣,預計在5年後增加石油儲備2.6倍,即增加2億7000萬桶石油。此舉除了國內經濟產業發展需求,必須擴充石油儲備之外,同時也有「脫美國債」、多元運用外匯存底之企圖。現階段中國的對外能源戰略佈局,是在龐大外匯存底的支撐下,進行經濟利益和外交利益相結合的能源外交路線。
顯然,現階段中國大陸對外能源戰略基本佈局,首先是通過「貸款換油氣」協議來鞏固週邊國家〈俄羅斯、中亞國家、緬甸〉的油氣供應安全,還包括油氣管道的建設與開通;同時,以擺脫美國勢力影響的「脫美」戰術,開闢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阿根廷和厄瓜多;以及在現有與中東海灣國家能源合作的堅實基礎上,擴大近東伊朗的能源新市場。甚至,結合歐洲勢力前進美國勢力範圍攫取能源資源,譬如與英國的BP聯手競購伊拉克油油田開發項目。〈至於非洲,安哥拉、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和蘇丹等都是中國大陸的能源夥伴國,目前中國大陸正積極發展與查德和奈及利亞的能源合作關係。〉
另外,中國大陸的能源集團針對全球能源產業領域的目標對象進行收購和競購過程,除搭配政府的外交戰略方向和雙邊關係發展的必要性外,也會趁機對本集團進行「務實轉型」,譬如中海油集團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中海油集團收購Addax,都是朝向整合上中下游的綜合性、國際性能源集團發展。但因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可能對中國大陸的能源集團對外拓展之「務實轉型」戰術帶來不可測的政治風險。
相較大陸,台灣迄今還既沒有所謂的對外能源戰略指導?也未見過類似的「貸款換油氣」之戰術運用?至於對外收購和競購,台灣的油氣公司規模太小,很難在全球矚目的能源合作或開發案上扮演競逐者角色,更遑論發揮能源外交戰略的影響力。雖然中油公司已在全球啟動15個探勘計畫,但不少是搭美國能源集團的便車。甚至在委內瑞拉、厄瓜多的能源投資,則受到當地「民族主義」意識高漲而受傷不小。
有鑒於海峽兩岸的能源業界已擺脫過去政治陰霾,簽署了在油氣勘探方面的合作意向書,內容除涉及台灣海峽的「南日島聯合研究」、「台潮石油合約」,也有針對第三國的「肯亞9 區塊部分權益轉讓協定」等協議。事實上,台灣能源企業在資本、技術、行銷經驗已有相當累積,兩岸能源合作是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雖然基於一些特殊因素,短期內兩岸政府還很難攜手對外推動「貸款換油氣」,但是兩岸能源企業共同在第三國投資、收購和競購能源開發項目,則是可以期待的。特別是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兩岸能源合作必能更深化,也更有機會共同開發第三國的能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