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對核電的需求現任平面媒體資深記者 劉芙芩

能源議題經過多年討論,學者專家有許多不同見解,雖然全國能源會議已確定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但台灣天然資源匱乏,石油、煤炭等能源都必須仰賴輸入,99%來自國外進口,每當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我們就會被牽著鼻子走,價格高漲時自然會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國家應有自己的能源政策,倘若從國家發展和經濟前景角度來作分析,台灣應當也必須要有自己的能源政策。

依據國際組織預估,地球能源消耗快速,石油和天然氣再用41年及63年便會耗竭,煤炭也會於147年後用罄。幾年前金融風暴和目前還在進行式的金融海嘯,強烈衝擊著全球經濟,原油價格快速飆高,漲了兩、三倍之多,2008年4月更創下每桶114美元的歷史新高,雖然三種能源價位時有高低呈現波動,然而長期仍然是屬於走高的趨勢,不禁令人擔心國內能源安全儲量偏低的危險,燃油僅60天、燃煤30天、天然氣更誇張的只有7天,倘若使用能源的主導權不在自己手中,將會掉入非常危險的深淵。產油國掌握了油價走勢,有能力的國家無不處心積慮向外伸出觸角,採行的方法包括與蘊藏量豐富的國家訂約開採,或者自行尋找可能的地點進行開發。大陸和日本這幾年非常積極,動作頻頻地與俄羅斯、兩伊、阿富汗等國家交涉,其目的當然是意圖多掌握一些資源,台灣中油也從海外探勘當中獲得些許成果,但對滿足整體需要還遠遠差了一大截。

台灣電力公司提供之第一手資料(以下數據引用自台電)顯示,台灣以往標榜「非核家園」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神主牌」正面臨挑戰,排拒核能發電選項,必須大幅度提高天然氣配比,成本支出增加的結果,電價必然隨之調高,試探了大眾對增加支出的忍耐度,也違反各國都在力行「節能減碳」的要求。煤炭配比從37.8%調高為53.6%,和二氧化碳減量完全反其道而行。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偏高,台灣受到天然缺點影響,可資利用的很有限,河流短、雨季分配不均、地理環境限制多等缺點,都將影響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比起其他國家,台灣要發展再生能源必須付出更高額成本,實在不符合成本效益。因為「非核」,核能配比須由18.8%降至16.7%,放眼臨近和我們有競爭壓力的國家卻完全不同調,例如日本預計在2017年來臨時,將核能佔比從目前的27.5%增加到41%,韓國也計畫到2035年時,將核能佔比從目前的35.3%調升為60%,台電因此建議適度調高我國的核能佔比。

2008年8月份行政院確定國家能源政策,決定逐年降低進口能源的依存度,自主能源所佔比率要提高,將再生能源及核能佔供給比率調高一倍至18%。核能機組部份,核一、二、三廠提升功率,核四廠恢復試運轉,大家都關注的核廢料處理問題也要妥善執行。行政院開始重新調整能源結構的配比,希望獲得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三贏目標。核能發電可取得乾淨的能源,降低CO2排放密度,用於支付進口能源的負擔可大為減輕,價格也較為低廉,在供應穩定性與降低進口依存度,都能產生良好效益。主導全國能源會議的經濟部,針對永續發展與能源安全、能源管理與效率提升、能源價格與市場開放等幾個大綱,確立低碳社會、建置能源安全體系以及提升部門效率等結論,為順應2012年「後京都議定書」時代來臨,全世界都將採取行動具體落實防止地球暖化的減碳措施,台灣必須有相應的對策,否則屆時將措手不及而遭到國際制裁,對我國競爭力傷害將很大。

大家如果還記得,1979年和1986年分別在美國三哩島及蘇聯車諾比爾發生核能事故,引起全球極度恐慌,對核能安全產生極大疑慮。當時因為對核安認知不夠,設計方式亦與現今大不相同,當大眾聽到放射性物質外洩情形,都驚懼得無以復加,遭污染地區幾十年內都無法利用,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幾乎終身受荼毒。兩次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後,製造及施工端才驚醒過來,痛定思痛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先有安全才有未來發展,從而建立起完整的價值觀、改革技術和管理措施,使核電不再是危險的象徵,也不再是深鎖保險櫃中的極機密文件。資訊愈透明化,人們了解愈深刻,就不會抱著深沉的懷疑心,靠相互溝通和解答疑惑,反而容易化解歧見、凝聚共識。目前用於發電的核能燃料大約使用到所有能量的1%,理論上絕對有再回收的價值,科技快速進步,現在核能技術已提升到能夠再利用、再處理的地步,比如英、法、俄、日等國便是,其餘國家則是將其暫時儲存,我國正尋求與先進國家合作,一方面提升技術能量,二方面擴大核能合作機會,期在能源取得方面有所斬獲。

大眾對核能安全的最大疑懼不是發電量高低,而是核能機組是否會突發爆炸事故?根據公開而可信的資料,商用核能反應器絕對不會爆炸,因為使用的燃料鈾濃度僅有2-5%,大異於核子彈超過90%的高濃度。現代核能電廠在設計上比往昔進步得多,安全性設計截然不同,現代先進的電廠環繞中心的反應爐壓力槽,有設計乾井、抑壓池加以圍繞,周邊建築硬體尚有一次圍阻體、二次圍阻體,圍阻體是厚達2公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具有多重障礙的深度防禦,能夠完全達到阻隔放射性物質外洩的目的。縱然不會爆炸,游離輻射安全性如何?台電公司依照法規條文等規定,在多處設點進行取樣,有完善的環境監測網,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也會對核電廠周邊長期監測,多年來都未曾發現任何污染情事,民眾安全當可獲得保障。核廢料後端處置如何?核能一、二、三廠都已經建置最現代化的廢棄物儲存庫,設計採國際高標準,固態廢棄物總量一年大約僅有250多桶,比以前一萬多桶數量極遽減少。最終處理場雖引起部份民眾抗爭,沒有人願意核廢料埋在自家後院,但依據公布之「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條例」規定,進行地點公告、公投表決、環境影響評估及興建等程序,一切依據法令規定執行,直至目前都沒有發生任何核後端處理危險事件。

政府的核能規劃中,2025年要提升發電裝置比率到20~25%左右,繼而拉高至30%比率,從抑制電價給予產業界更佳競爭力。潔淨的核能,亦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效防杜溫室效應擴大,以符合國際社會的要求。核能產業技術目前幾乎都是掌握在歐美先進國家手中,中國大陸急起直追絕對不能小覷。根據國際核能組織統計,現在運轉中的核能機組共436部,每年關鍵組件市場高達821億美金,零組件也有超過260億美元的需求,電子儀控、機械、軟體、材料供應以及硬體施工,都有台資企業可以發揮之處,應該有很大空間才是,就看企業是否有心涉入這個領域了。又例如風力發電機的機組設施,其實技術層次並不甚高,但台灣仍無法部分生產,僅能就建築基礎有些著力點,有意願的廠商未來應該多吸收資訊和學習技術,就不必每次風機發生故障時,都得大費周章整個運出國進行維修,應該將以後自行設計及組裝操之在我才對。

沒人願意核能電廠設在自己家的附近,也沒有人願意接納核廢料儲存於自家周遭,在這個能源漸趨枯竭且越來越難以取得的時代,核電是我們重要的選項之一,並且隨著能源減少而更應該增加配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它是種乾淨、少污染的能源方式。為了國家經濟能持續成長,台灣又正值產業轉型的重要時刻,可能這是個很好的時機。大陸在核能技術方面進步神速,兩岸可以合作取得優勢,先在華人世界發展,再向全球輸出機組和技術,對我們生產核能零組件的相關產業必定收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