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經濟動盪 企業的突破與成長資誠副所長暨策略長 吳德豐

英國文豪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在經典名著《雙城記》的開場引言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這句話形容目前的經濟局勢或許不完全貼切,卻似能反映出我們觀察到的企業領袖心情。

資誠今年的「台灣企業領袖調查」邀請12 家台灣標竿企業參與深度訪談,包括統一企業羅智先總經理、訊聯生技蔡政憲董事長、王品集團戴勝益董事長、國泰金控李長庚總經理、智融集團施振榮董事長、矽品精密林文伯董事長、聯發科技蔡明介董事長、台灣東洋藥品林榮錦董事長、大聯大投控黃偉祥董事長、特力集團何湯雄董事長與童至祥執行長、法藍瓷陳立恆總裁、巨大機械劉金標董事長,另外,也結合105 家台灣上市櫃企業領袖的問卷調查,並對照 PwC 16th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Report。

我們發現,儘管黑暗不再壟罩大地,光明的時刻卻也還沒完全到來,經濟前景的不穩定仍是全球各國企業領袖的最大挑戰。然而,比起全球企業領袖的疑慮躊躇,台灣企業更多了一份自信與樂觀,在深度訪談的過程中,企業家的眼神裡,不時透露出這份自信,它不只來自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可期,更可歸於台灣企業靈活調整體質,發揮彈性策略來因應時局的動盪。

經過調查團隊不斷的思辯與歸納,我們從堆積如山的調查資料中,萃取出台灣企業成長與突破的三大策略:

第一是鎖定成長機會,台灣企業串連台灣、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三地市場,並逐步建立自有品牌,自行掌握末端通路,以更了解市場脈動;為了定位客戶與市場的需求,台灣企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加入其他服務元素以延伸價值鏈。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聽到企業家強調「客戶」這兩個字,的確,台灣企業成長與突破的第二個策略即是聚焦客戶價值,因為重視客戶需求,所以投資人才,強調在地化與差異化的服務,且針對客戶需求或市場競爭策略,建立關鍵技術並積蓄研發能量。

第三個策略是提升營運效能,台灣企業相信,簡單操作、聚焦經營是展現核心能力的關鍵,在產品結構上推動減法工程,或降低成本、把錢花在刀口上,追求製程的創新。在組織營運上,不只遵循法規,更要考慮到營運可能帶來的法律、道德、聲譽及稅務等風險,並進行全方位的風險管理;同時,也重視人才的培訓與薪資水準競爭力的提升,以確保營運政策執行到位。

立基於三大策略,台灣企業領袖體認到,要成為一家永續經營的企業,不能獨善其身,必須以「信任」來關注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包括與上下游或同業發展合作夥伴的新關係,打造優質工作環境讓員工放心工作,提供客戶價值來啟動正向循環,強化公司治理以對股東及社會負責,並且回饋社會環境以追求永續發展。

最後,我們提出台灣企業在面臨未來挑戰時,可反思的五大議題,以及政府在協助企業成長時,可思考的政策方向。尤其談到對政策改革的建議,台灣企業領袖的急迫感溢於言表,期許政府能建立更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並在稅賦、勞工及環保等政策上與國際接軌,打造一個友善且更兼具效率與公平性、開放自由且資訊透明化的商業環境。

透過這份調查報告,我們將台灣企業領袖的意見與看法,與產官學界及社會大眾分享,並殷切期盼,這個時代並不是狄更斯筆下「絕望的冬天」,而是在台灣企業、政府、學術界與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共同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邁向「希望的春天」。(全文節錄自《2013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

◎《2013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網路專區 http://www.pwc.tw/ceo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