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及廣宣 會展產業的唯二法門現任平面媒體資深記者 劉芙芩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3月中旬在南港展覽館熱鬧舉行,該展覽目前規模號稱亞洲最大,也是全球前三大的自行車展,獲得權威國際會展組織(UFI)的認證,取得國際展覽認證資格,可以使用UFI之標章。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邀請來自於英、德、荷蘭、瑞士、比利時、義大利、美、加,以及港、日等32個國家在內的國內外知名廠商共七百六十餘家參與,展覽攤位多達2,888個,幾乎可以說擠爆了南港展館,買主5,000個,是設立以來的最大規模,幾家自行車大廠如巨大、美利達、建大、愛地雅、MAXXIS等,都在會中發表最新研發出的產品,明顯都希望從展覽提高知名度,也能帶進可觀的訂單。

台灣是自行車王國,去年出口約540萬輛,整車或零配件出口比前年成長超過31%,平均每輛單價增加達到美金222元,品質和數量方面皆有成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時刻,配合節能減碳和環保風潮,銷售業績特別突出且耀眼,買家及參觀者都反應良好,展覽的可看性大增。貿協還利用展覽之便,舉行電動車研討會、自行車之夜、趨勢論壇等,請國際大師級設計專家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其創意和理念,也探討未來設計趨勢,參加者非常熱烈,現場人潮洶湧,不但提高展會附加價值,同時使業界得以有互相觀摩和提高正面形象的機會,從參展廠商和參觀人數大增來看,自行車展覽會已經穩固其領導地位,成為買賣雙方極重要的交易平台,為台灣相關產業帶進龐大的利潤。

自行車的發展歷史,從廉價簡單的代步工具,到風行全球的健康時髦玩意兒,台灣可說是見證了整個歷程。以往受到新台幣升值衝擊,台灣本地業者無法擁有較強的競爭力,紛紛外移到中國大陸、越南或其他東南亞國家,一些心有不甘的業者賣力於研發新款式車種,將鋼管進步到鈦金屬、鎂合金或碳纖維,車體重量大減而且更加美觀、新穎、功能更多。台灣自行車廠產量比大陸低,但因為屬於中高階產品,售價比大陸為高,因此「量」雖不及但「價」卻高過彼岸,這些都全仰賴政府單位和貿協的努力,當然業界積極努力研發創新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國內自行車產業在不景氣環境中能夠逆勢成長,出口金額衝到12、3億美元,確實是非常令人側目的成績,明顯看得出來,台灣自行車產業已經成為國際生產、研發、設計的重鎮,業界採取「高品質、高單價」的策略已經收效,持續打開國際知名度之外,還獲得主辦明年國際會展(UFI)的大好機會,不只品牌塑造之戰頗受國際買家肯定,同時使國內自行車產業在多種品牌的簇擁下,得以再邁向顛峰。

政府近幾年加強推動會展產業,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以國家排名,台灣居全球第29名,強過香港的34名,以城市分析,台北市會展舉辦次數大幅成長,已經從世界第40名進步到第18名,台灣舉辦會議展覽的能量非常巨大,引起國際組織極為重視。有鑑於此,經濟部國貿局將從今年起的四年內,每年編列約2億元經費用於推動「台灣會展躍升計畫」,預期目標將可望吸引國外旅客在台直接消費達40億元,對我國將是非常可觀的收益,另外還將帶進超過200億美元商機。可見的未來,台灣將成為亞洲地區會展中心,發展前景絲毫不輸給已經小有所成的香港和新加坡。展場規模愈來愈大,包括世貿中心和南港展覽館,尚有將於2012年興建完成的南港第二代展館,再加上桃園縣政府、台中市政府分別規劃於航空城和水湳機場興建會展中心,完成後台灣從北到南都將有足夠的展場和攤位可供會議及展覽使用,統合起來的力量使台灣列名會展大國的機會更大。依據先進國家舉辦會展的經驗來看,舉辦會展,週遭餐飲、住宿、交通、娛樂、禮品、百貨零售都將受惠良多,投入1元約可獲致7~8元的效益,粗估每年將為台灣帶進至少200億美元收入。從國家立場看,東亞會展重心將偏移往台灣移動,有利台灣多元發展的目標達成。

香港一向仰賴地利之便成為東亞的會展中心,交通發達因此金融業和服務業非常興旺,除現有規模外,目前又有「灣仔會展中庭」正式啟用,能夠提供的會展能量更加強大,是我們努力過程的很好借鏡。香港有關當局了解自己地小人稠,沒有天然資源利用,唯有善用「東方明珠」的地位,才能發展起具有獨特性質的產業,也確實不負眾望達到若干設定的目標,自從兩岸「大三通」登場以來,港府有鑒於「中轉」地位的沒落,更加把勁的朝金融和會展方向努力,意圖鞏固原先的地位甚至更上層樓。香港貿易發展局官員透露出已有危機感,多次組團來台灣參訪,其實目的就是拉攏雙方關係,想要靠交流加深彼此合作機會,他們已經看到台灣和大陸發展的未來,了解多年難得樹立起來的地位,不能在兩岸三通後任其逐漸沒落。

灣仔會展中庭耗資14億元,接近三年才興建完成,電子產品展將打頭陣,兩萬平方米的展場,新增加1,000個攤位,今年內簽定至少30項展覽將在該處舉行,將來還要邀請國外更大展覽轉移陣地到香港舉辦,可以說前途不可限量。短期內受金融海嘯的衝擊,雖然參展家數和舉辦會議場次略有減少,下跌大約一成左右,但情況不算嚴重,長期而言動能仍夠、機會仍在,只要景氣略為復甦,他們相信有需要的買家和賣方很快都會歸隊。去年香港NICE產業的業績出現第一、二、三季接連走低,但第四季業績回升,旅遊發展局積極成立會議及展覽拓展部(MEHK),派出代表團分別前往上海、倫敦、台灣、印度等地招攬及宣傳,鎖定醫藥、等時下最夯的行業前往參與活動,希望加快當地景氣復甦的腳步。

中國大陸後起之秀的昆明市,因擁有四季如春的氣候與旅遊資源,積極推動使昆明扮演更強大的競爭角色。昆明市人民政府鼓勵現有博物館、劇場等場館進行軟硬體設施改善工作,促使老舊場館朝向特色化和專業化前進,也鼓勵聯合投資、籌組大型專業會展企業,俾便於發揮大陸西南方耀眼之星的地位,市政府還積極與上級單位協調,從上到下,並橫向結合相關產業到昆明辦展,預計到2010年要舉辦150項各類會展活動,發展出至少8種具有競爭力的會展品牌,還要扶植至少兩、三家能夠主辦大型會展活動的企業。

眾所皆知,會展產業效益宏大,但是如果沒有配合有力的宣傳和推廣,能夠達到的業績將相對較小,因此包括台灣在內,各國都採取不同方法在這個領域著手。舉台灣發展MICE產業的經歷為例,從20多年前台北世貿中心成立開始,提供國內廠商交易平台,大大節省時間及成本的浪費,電子、電機等展覽逐步愈來愈有規模,國外買家也聞風而來,現在電機電子和電腦展都已經馳名全球,展覽的規模居於世界前茅,得來不易的成果,都是政府和企業界努力達成的,自行車大展同樣也是一步一腳印才能有今天的成績。尤其今天資訊發達時代,網路應用已經是大多數人必備的能力,很多人的工作和網路已經無法分割,網路行銷也成為非常重要的工具。嚴格來說,網站的設立目的不外乎彰顯獨特性和擴展業務所需,但是台灣會展企業所架設網站,再擴展業務方面明顯無法與國外企業抗衡,獨特性雖然可以見得到,但對業務幫助卻嫌不夠,很多從業者都希望應從此方面加強,否則縱然舉辦會展能力不會輸給他人,但卻無法讓有需求者知道,可以說變得有「孤芳自賞」而「乏人問津」的遺憾。

另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大家幾乎都知道行銷的重要性,但是沒用上有效的好方法,例如架設新穎美觀的網站,找專業人員用FLASH製造動人、跳躍的畫面,雖有很強的吸引力,但實際上和訴求的對象仍有「距離」,這種距離來自於根本的出發點,也就是說從什麼角度設想,到底應該是從提供者的角度,或是需求者的角度,如此依說相信很多人會恍然大悟,聰明的業者可能先設想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從消費端的需求,延伸出供應端能夠提供些什麼,理路清晰後事情就好辦了,直接訴求就是顧客想要什麼就滿足什麼,方法正確就能直接在業績上顯現出來。淺顯一點解釋,網站要銷售自己能力的優勢,但是很多人瀏覽網站尋找需要的東西,但是看不懂怎麼辦?專有名詞並非大多數人能夠理解,專業人士終究只是少數,網站要拓展更多客源,首先必須讓大多數人都能看得懂,也要能瞭解內容是幹什麼的,才能吸引顧客詢問和達到行銷的目的,倘若網站出現一堆看不懂的縮寫或符號,要想成功行銷,恐怕並非易事。
找關鍵字、和入口網站合作,是大家都清楚的事,但是近來後要給顧客哪些有用的資訊,才是真正能夠促成交易的重點。拿會展產業來說,只有業界才知道台灣有個「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企業方面則以「展昭」算是第一把交椅,那其他的企業要怎麼樣做才能出頭天呢?恐怕是值得深思與探討的問題。台灣的會展產業剛起步沒多久,還有長足發展空間,幾年內有目前的成績其實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不過國際間有那麼多可敬的對手,大家都巴望著有限的大餅,要想出頭天唯有仰賴不斷累積實力,以及強大有效的廣宣作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