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iveCl@ss 讓華語G@天下 網路即教室 天涯一線牽創新發現誌
採訪/金麗萍、李珞 整理/李珞
「請-大-偉-幫-他-還-書-」網路這一頭,教師對著網路攝影機(Webcam),一字一字慢慢做出嘴型,為網路那一頭,遠在日本的學生,耐心地教授華語課程……這是台灣漢網學院的遠距教學上課情形。
在資訊化、網路化與全球化的今天,現代人的生活已被緊密串聯在一起,工作、娛樂離不開網路,學習,更會仰賴以便利的網路為載體。
走進網路 即時影音互動
「即時、影音、互動,是網路應用在教學上的特性和優勢,」漢網執行長葉素華說,藉由網路視訊技術,教學業務得以更精確、更精緻,也因為具備深度客製化的彈性,獲得師生深深信任,服務黏度出奇的高,就有許多日本商務人士來台,為學習華語而加入這個系統後,返日或轉派其他國後,依然持續使用這套教學系統,因為「可以繼續接受原來的老師,課程不致中斷」。
提供視訊會議軟硬體技術服務的線上全球公司總經理方宥恩說:「未來教室不是一間擁有高科技的實體教室,而是一個新的學習型態及概念,技術的發展永遠領先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但要貼近使用者的生活習性。」網路科技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科技必須改善未來學習品質。
方宥恩強調,未來學習的模式,將是「無所不在的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而一個具未來性的學習入口網站,必須具備Anywhere(隨處學)、Anytime(隨時學)、Any Device(不限載具)、Anyone(人人可學)等四大特性。
他以語言學習為例,說明這4項特性的實務應用:
Anywhere:要具備多國語系,且能根據使用者地區,自動分派連線的學習主機;
Anytime:上課通知以及課表排定等事宜,必須考慮多國時區的問題;
Any Device:可使用任何的裝置上課,包括固定及移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電子書或任何可連上網的相容終端裝備;
Anyone:講究個人化的服務,人人都能藉以得到學習成效,這就必須具備適性化的能力分級、隨選教案 (content on demand)、教師媒合機制,完善的預習與複習套裝設定,客製化的學習方式組合,以及建立學習社群(如旅遊、嗜好、追星等分組)等。
漢網執行長葉素華非常認同以上觀點,在華語教學領域已耕耘多年的她說,2005年接觸到「線上即時互動的教學」後,相信這將是未來華語教學方式的新解決方案,也因此,促成自2007年起,與 GoLiveCl@ss 進行合作。
華語教學 也要彈性客製化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大中華經濟圈的崛起,中文在難得的機緣下成為當代顯學。以華語教學為代表的華語文化相關產業,成為台灣的新機會;但唯有整合人才、文化創意以及科技元素,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推動華語教學。
漢網總經理林良慧說,實體教學具備教師和學員即時互動的效能,是絕不會被取代的教學方式。但進入網路時代,「師生同堂」的定義有必要做修正,同步線上的環境,可說等同於實體課室教學,甚至有更豐富的資源可運用(如各式多媒體教材等)。因而,對於線上同步教學,當然要給予肯定,並應儘快投入。
不同國籍的學習者,建立中文溝通技能(聽、說、讀、寫),在先天上有不同的難度,因此,「針對性」的教學是不能忽略的。葉素華舉例,日本成人學員有9成希望學簡體字(對大陸的商務需求),但許多僑社多半希望學正體字,所以要兼顧這兩種建制;又如成人、青少年和學齡前的學習需求,也要個別考慮;每週只有1小時的商務人士和每天都能上課2小時的全職生,要有不同課程。「僅靠一套或幾套固定的制式課程,絕對無法滿足所有學員的需求。」葉素華說。
華語教學產業 有待整合扶植
育鼎數位策略長林世華表示,語言與文化,其實與經濟力、科技力是分不開的,透過高成長的經濟動力,輔以科技發展為後盾,語言與文化這類相對的「軟實力」將藉此興盛,並回饋到實體產業,成為經貿科技的「 超級助選員」,甚至是化妝師或魔術師,穿越國界置入當地生活於無形。如日、韓的影視工業,就打破了過去歐美壟斷的市場,透過影視流行文化,也讓全球見識到他們常民生活中的科技建設與經濟成就,間接促成產業成長。大陸的「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預估,明(2010)年,全球將有1億個外國人學習華語;而據我國資策會估計,2008年全球華語師資缺口約90萬人,到2015年,光是美國就有10萬名中文師資缺口。
林世華舉例,中國大陸自2004年到今(2009)年10月,以官方資助模式,在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學院,師資與培訓需求、教材出版等商機驚人。反觀台灣的華語教學產業,雖有50、60年的悠久歷史,卻仍然較像處於單打獨鬥、各自努力的局面,在缺乏整體規畫的情況下,成效無法顯現。
「其實,台灣的華語教學仍有優勢,相較於大陸,我們整體環境較開放,塑造出豐富且多元的學習元素,如教學與課程的細膩度,就是最大的特色;再加上台灣厚實的資通訊產業基礎,對以線上同步學習為服務的華語文品牌提供了最佳養分。」林世華說。政府可以有更積極性的整體思考,整合如經濟部、教育部、僑委會、文建會、新聞局和觀光局等資源,融入華語教學,扶助有開創性、具高度熱忱、願意致力於華語文品牌發展的業者,積極建構並推展與華語學習服務相關的數位文創產業。
如迎接眼前的2010年花博會,就是很好的文化和語言的促銷機會,透過簡易的網路程式下載分享,引起更多國際人士學習華語的興趣。試想「一個參加花博會的外籍人士到了桃園機場,直接對計程車司機說出字正腔圓的:『請帶我去台北圓山飯店。』這種有能力在地溝通的成就感,多好!」葉素華笑著補充。
文化軟實力 價值應重估
跨界合作為彼此無論在技術、教學方法、甚至市場和平台服務都增添難能可貴的經驗。如課程上線之初,師生曾面臨網路傳輸的「秒差」感受,之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有些地區或國家的基礎建設或上課所使用的載具未設定至最佳值。經過技術與教學方法的相互調整就達成所預期的學習成效;甚至更激盪出以線上同步流覽網頁或資料分享為即時輔助教材,讓學習的過程多了新鮮感與科技感的享樂。例如日本的小林太太來台觀光前,就先透過線上平台的瀏覽機制,神遊故宮博物院,並學會幾句購物用語;10歲的美國女孩艾莉坐在自家書房,跟著遠端的蘇老師練習說:「我愛小貓」等生活用語,還開心的聽了好幾首中文兒歌,欲罷不能。以上經驗也使團隊在發展市場時,更注重各地區網路軟硬體建置的水準。例如過去曾收到某些中南美國家提出即時互動課程的服務需求,無奈對方的頻寬不足,只好作罷。但先進國家的網路設施就很好,可優先考慮成為業務發展的重點區域。
良好的技術、課程內容及平台經營管理,最後都必須回歸到原點,那就是客戶(學習者)。育鼎總監陳妙華說:「即時、人性的服務是網路影音服務的特色。會與學習者直接接觸的,除了老師外就是服務接觸點,服務接觸點含網站自助式服務及服務人員,在服務策略上除了必須考量傳統的服務品質指標,可整合網路科技的即時性與便利性,讓服務的經歷如同學習者已經熟悉的線上同步學習服務模式,除了文字、聲音外,還有影像。 另外,學習是一個很漫長的旅程,很多人沒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就中途退出了;所以,在服務上,除了透過對學習者的滿意度調查不斷做服務品質的提升及改善外,應該要發展出一種能增進學習興趣及延續學習動力的方式,讓學習者產生對學習的黏性。」
運用網路資源做遠距學習並非新鮮事,如設置多年的僑委會「全球華文網」,其實已有豐富的教學內容,是學習上非常好的資源。但在線上同步學習服務的領域, 能跨界整合各自核心能力,一起經營推廣華語文的團隊卻是業界首見,「GoLiveCl@ss」以領先的線上同步技術導入具成效的華語教學的經驗,悄悄為下一波學習方式勾勒出全新樣貌。
本文摘自【創新發現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