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價值」 服務業就抓住了商機

嚴重不景氣的情況已影響到全球廣大民眾的生活,繳不出貸款房屋遭到法拍、沒房子住改搭帳棚,買東西開始節制、不上餐廳吃飯改路邊攤解決、買泡麵也要挑選便宜一點的……這樣的景象最近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看了讓人心酸,短期之內可能還不會有改善跡象,很多專家預測時間可能會拉長一、兩年,最快2010年全球景氣才會開始復甦。

美國和歐洲各國的服務業發展狀況不佳,連續性的萎縮正是美國經濟走緩明顯的呈現,因為國內需求減緩加上企業成本上漲,企業普遍不願投資擴張,服務業和製造業相同也在走緩,融資不易是很大的因素。英國的服務業急縮,房價創下17年來最大跌幅,經濟衰退是1991年以來最糟糕的情形,房價去年跌幅達15.9%,今年第一季利率降至0.5%,所有經濟數據都沒有脫離險境的樣子。其他歐洲國家情況好不到那裡去,歐洲的製造商先後調降產量,縮減開支,歐洲央行已調降利率175個基點,目前為2.5%,國際間預料歐元區今年經濟萎縮值為0.5%。

我們政府很積極的協助就業,希望失業率保持在4.5%以下,面板廠和DRAM廠雖然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有放無薪假的情況,目前「急單」效應對企業營運有如「大旱逢甘霖」,收入減少被迫休假的員工也可以緊急復工,大家都稍微舒了一口氣,但是急單並不是持續性的,也就是訂單一旦沒了,不好的無班可上情形依然會重演。有個讓大家略感欣慰的事,是民間企業徵才時,服務業的求才人數遠遠多於製造業。就業服務中心指出,今年上半年人力需求市場對後端的生產製造和客服,以及前端業務人員的需求,遠超過研發工程類的職缺,由此可見客服及拓展業務是目前的重點項目,服務業人才成為不景氣時期求才的市場重心。在一場人力銀行舉辦的百大服務業徵才博覽會中,出現3.8萬人爭取3,000個職缺,餐飲業攤位前面排滿求職人龍,麥當勞、肯德基、全家便利超商、王品、三商行等攤位人滿為患,但是金融保險業受到金融海嘯影響,以往高薪光環不再,求職者希望有固定薪水可領,而明顯不喜歡無固定底薪的工作,縱然失業依然不會有往保險業發展的興趣。

服務業看起來這麼有前景,不少專家學者建議趁此次經濟不景氣機會,讓企業重新洗牌,想辦法調整產業結構,特別是服務業產值已經佔國內生產毛額超過70%以上,涵蓋範圍從餐飲、百貨零售、流通業、通訊、醫療到金融業,大眾接觸到的幾乎都屬於服務業的範疇,也可以說除了產品製造過程之外,其它都是屬於服務業囊括的範圍。全球在服務業領域封為翹楚之一的香港,服務業產值高達87%,英國則佔69%,德國佔72.5%,如果服務業能夠發揮更大穩定社會的力量,對於缺乏天然資源的台灣想發展經濟,將是非常有前途的方向。

「亞洲四小龍」發展模式概略分析起來,是先善用本身資源投注在各自強項上,大多是以生產製造為主,例如台灣多年前經濟起飛時,靠著紡織、農產為國家創造龐大的財富。當國家逐漸富足再進入與國際接軌的進程,和他國貿易頻繁、交流熱絡,製造業欣欣向榮,國家建設快步向前,此階段研發、創新的概念正在萌發和起步,民眾隨著財富增加,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大幅增加,如文化藝術、音樂、藝術品的追求。第三個階段也正是台灣面臨的當口,經濟發展主軸已不再是製造業當家,製造業不再是國家經濟發展唯一的選項時,服務業成為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選擇。製造業生產可以模組化,一個模組可以生產千百萬相同的產品,想要複製或模仿都不是難事,但服務業不同,服務業賣的是「服務」,需要累積面對顧客時需要具備的各種know-how,想要模仿可能得其形而缺其內涵,而且服務業因地點、人種、風俗習慣….都會出現差異,同一種服務模式在某地發展良好,換一個地方就未必還能行得通。

美國是目前全球服務業效率最高的國家,靠腦袋裡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將特有的服務業文化向世界各國推展,美國製造業相對於服務業來說是萎縮的,服務業販售的品牌讓美國賺進大筆外匯,幾個世界級品牌名稱:可口可樂、麥當勞、starbucks、肯德基這幾個品牌可說全世界都認得,可口可樂更高居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第一名,「可口可樂」四個字價值數百億美金,多麼可怕的數字啊,沒錯,它就是值得這麼驚人的數字,所以世人都想販售創造力、銷售品牌,賺取利潤才會既大又長久。上述幾個知名品牌代表著特殊文化,輸出各國的同時,被輸出國大量的接受這種文化,慢慢不知不覺中發現飲食習慣被改變了,甚至文化的某個層面也被改變了,很多國家驚覺遭受「美國文化」入侵!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在麥當勞大大的「M」字招牌裡用餐的人,年輕一輩族群佔最大宗,可見這種品牌的影響力有多大,對台灣是好是壞,就要看從那個角度分析了。

全球性金融海嘯威力之下,台灣不動產業自去年下半年迄今,價格已經下修達一成五到兩成之間,各個商圈因為消費不振下修幅度更大,達到兩成到兩成五之間。根據統計資料,一線商圈店家要求房東大砍租金,若不成則向二線商圈挺進,首善之都的台北市房屋空置率逐步走高,其中以天母商圈空置率16%居全台之冠,其店面成交下跌幅度高達21.5%。生活在大台北地區的民眾應該記得天母曾是高級住宅區,商圈內商店林立百貨齊全,假日人潮洶湧,就連平日也是車水馬龍,真是好一番繁榮景象,曾幾何時開始走下坡,大約2007年次級房貸風暴開始,天母一帶逐漸出現招租招牌,承租戶受不了業績變差和高租金的壓力,不是歇業便是轉往他處開店。現在逛街人潮不見了,冷冷清清的景象幾乎店員還比顧客多,少數還維持經營的店家都大嘆生意難為,大概只有飲食、日用品類型店家還能勉為其難地存活。由於天母地區房東大多為當地地主,沒有繳交貸款壓力,雖然願意接受承租戶要求小幅降低租金,但若降幅太大也心有不甘,於是等待承租期間拉長,放眼看去只見一張一張招租的紅紙隨風擺盪,一般預估,由於台北捷運未通往天母,短期內天母商業區將無法翻身,至少得等個兩、三年再視情況會不會改變。店面空置率8.2%排名第二的西門町商圈,情況比天母略微好一點,距離捷運站較遠的店面店面成交率下修接近兩成。

服務業發展既然對國家社會愈來愈重要,但是隨著不景氣時代的來臨,服務業還是必須找到「出口」,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光靠兩千三百萬人消費,是絕對不足以再創經濟奇蹟的,服務業要走向國際、向國外輸出,如同美國、英國及法國等國家的做法一般,台灣才可能屹立在全球舞台。舉金融人才因兩岸三通之故大舉西進為例,以往台灣企業或人才到大陸發展,都是以製造業為主,但大陸工業生產歷經二十多年淬鍊,已經並非昔日「吳下阿蒙」,大陸成了國際工廠之後,金融服務業快速茁壯,非常需要大量高階管理人才,銀行保險業以高薪吸引人才、向全球挖角,台灣相關業務人才亦被相中,當國內「金飯碗」不好捧,而大陸銀行等著高薪優渥條件聘請時,可想而知結果會如何,更何況台灣人還有著語言、文化相同的優勢。不但要看短更要看長,大陸銀行、投信業的規模早已超越台灣,大型投資公司手中掌控著龐大資金,對台灣很多基金管理人或經理人有絕大的吸引力。現在兩岸政治氣氛更加和緩,大三通為來往兩岸提供便利、快速的交通,金融方面的人才到彼岸尋找就業良機是預料中的事。

拉裡拉雜談了很多服務業方面的現況和遭遇的問題,回到服務業應具有的內涵上,大家都知道服務業販售的是「服務品質」,品質好壞直接給予消費者鮮明的感受,亦是未來還有沒有再次做生意的機會,客源必須「回頭」才能使生意循環不息,講究價值感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比方說到一家餐廳用餐,價位比其他同業要高,消費者會評量有什麼原因可以支撐比別人貴的價位,光是服務好還不夠,食物要精緻、美味是最基本要求,現代顧客的嘴愈吃愈刁,說得好聽是愈來愈會品味,如果沒有「物超所值」,顧客走了下回便沒什麼再度光顧的機會。很多大型百貨公司和量販店利用政府發放消費券,搭配推出很多優惠措施,電器、服飾、日用品、汽機車等商品創造了不小買氣,為商家賺進大把鈔票,憑藉的是什麼?就是讓消費者感覺到花3,600元很有價值,也就是從價格、服務及商品上找到了「價值」,沒有價值一切都免談。再舉一個例子,台灣寵物市場一年有大約250億元規模,包含寵物食品、美容、醫療和相關用品,日本最大的寵物集團AHB看準此點,向顧客銷售主打「幸福」,經營績效絲毫未受到不景氣影響反而逆勢成長,這就是抓對了大眾要求的「服務」,也就抓住了商機和利潤。

根據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統計,各國服務業貿易總值佔全球貿易總值的比率,美國為14.36%,大陸為8.31%,香港為2.48%,新加坡為2.09%,台灣是0.92%。台灣服務業產值佔國家GDP約71%,佔全球貿易總值竟然僅0.92%,而且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和香港。另外根據央行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台灣服務業出口總值約313億美元,佔總體服務業GDP約11.26%,顯然內需市場仍然是台灣服務業主要的供應對象,而對外輸出則明顯不足,這對我國一直希望走向國際化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觀光醫療、美容SPA、健康照護、物流流通、精緻農業、環保服務、教育服務……每一個都是值得用心規劃發展的方向,很多國家在某些方面都表現得可圈可點,對台灣來說是值得學習的楷模。當服務業愈來愈重要的現代社會型態,我們應該想盡方法朝這方向推動才是,往服務業發展可能是不景氣時代最能提振景氣的方法,提供一些想法希望能激起一些漣漪,期盼有助於對抗經濟不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