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客來台 牛年展新機美麗新世界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滿華

春節期間來台灣觀光的大陸觀光客超過一萬三千人,旅遊團數約550個團,帶來約七億元的龐大商機,讓業者樂開懷,其中除夕當天更入境達到2,500人高水準,距離馬總統中期規劃中每日3,000人的目標愈來愈接近,國內好幾個知名景點可以說是人滿為患,雖然人、車擁擠程度有些令人不滿意,但是景點周邊商家包括餐飲小吃和飯店、旅館訂房爆滿,可觀的利潤在不景氣時候,如同大旱甘霖般特別使得商家雀躍不已,大家都說「牛」年果然很「牛」,一開年就教人感受到不同凡響的威力。

大陸海協會去年趕在農曆前公布開放12個省份來台觀光,包括河北、湖南、河南、四川、貴州、海南、黑龍江、安徽、吉林、廣西等省份,大量入境的人潮,讓從來未曾接到如此多數量的移民署和旅行公會全聯會等單位忙得一塌糊塗。業界猜想,去年七、八月份時,國人擔憂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只是台灣單方面的樂觀想法,大家描繪著觀光可為台灣帶進來多少利益,因為政策開放顯現在實際的來台人數上並不好看,部分飯店業者甚至擔心興建新旅館會不會變成養蚊子的慘狀,如今春節假期一股腦兒近來萬餘人,除了大賺一筆之外,對大三通直航後的發展,業界有了更大的期盼。自從去年第二次江陳會舉辦以來,兩岸都展現出不少善意,台灣觀光局也組團主動到大陸廣宣,將我方的相關規定、簡化來台身辦手續、加速市場發展的意願,以及推出的優惠措施等詳細向對岸民眾說明,當然也把台灣山光水色的美景大加宣傳,希望從很多方向努力,將大陸客迎來台灣,達到發展「無煙囪工業」的目的。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在推動陸客來台也盡了不少心力,張學勞會長和大陸當局協商過程,對方同意要求地方政府配合解除赴台旅遊只能搭乘包機禁令,亦同意增加旅遊團領隊人數,我方業者決定推出更多套裝行程,不再只有十天九夜高檔的環島旅遊,另外還提供短期的五天四夜可以選擇。業界感受到政府和全聯會等機構的努力成果,雖然景氣不佳情況依舊,但是旅遊業似乎已經正式揮別陰霾,正要展翅高飛、迎向飛黃騰達的時代。

兩岸之間的頻繁又熱切的交流,從周末包機到現在大三通豋場,由台灣出發前往大陸華中、華南沿海城市,真的只要一、兩個小時,早上出發洽公晚上就可回家吃晚飯,省去了繞道、中轉等麻煩,替百萬人以上的台商以及要前來台灣的大陸民眾造福,可以預見兩岸人民會逐漸增加對彼此的認知,以往因為相隔六十多年產生的隔閡或認知上的差異,相信都能逐漸冰釋,從對立走向和解,由抗拒走向合作,是整體中華民族最好的發展趨勢。不過,兩岸相隔六十餘年,各自發展自己的文化,同時也經歷不同的歷史歷程,例如:台灣退出聯合國仇視中共、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等等,台灣和大陸因而顯現在文化特質方面便有愈來愈大的差異,連普通交談的用語都有歧異,好比說最近台灣最夯的「貓熊」,大陸民眾稱之為「熊貓」;當前最流行為人津津樂道的形容詞,台灣叫做「火紅」,大陸稱之為「紅火」;而形容最遵循古法燒製的食物,台灣人會會說好「道地」的口味,但大陸民眾會稱之為「地道」:台灣稱為「舞女」大陸則名為「舞后」,大陸來台的「踩線團」就是我們「考察團」或「體驗團」的意思;台灣搭計程車,大陸稱為「打D」;我們的「公車」,大陸稱之為「公交車」;大陸的「衛生間」就是我們的「廁所」,這些只是日常生活用語最淺顯的例子,其他還有很多很多,雖然顯現出兩岸文化差異性,不過也更有趣、更顯多元文化之美。

國人對很多旅遊景點、餐飲業以簡體字作為指示牌有兩派不同看法,有人認為予人方便有何不可,而且還可以賺進大陸客的錢,沒什麼不好。另一派人士則以政治角度加以解讀,認為等於是自我降低國格,身分低人一等,還說繁體字是我們的特色,根本不需要隨大陸客起舞,如果都改成和大陸相同,那還有什麼特色可言。就商業立場來說,業者必然是「在商言商」,從商業角度發想,招待顧客當然要給客人最舒適、方便的服務,不管標示牌或者菜單都應該提供能讓客人看得懂的資訊,無論大陸人或日、韓、歐美都是客源,備妥英文、日文或簡體字說明的意義是相同的,不需要特別將「槍口」對準大陸民眾,如果別國語言可以,唯獨簡體字被拿出來放在顯微鏡下檢視,那就偏離商業走向政治了,商界非常不樂見這樣的結果,坦白地說,很多事一旦扯上政治就什麼都免談了!

國人如果靜下心回想過去的十幾年間,台灣因為恐懼經濟向大陸傾斜,幾位政治人物相繼提出「戒急用忍」、「兩國論」、「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等口號,使台灣幾乎成為半「鎖國」狀態,最遺憾的是,當大陸正在經濟高速起飛的時刻,我們卻因政治意識的束縛不敢放開腳步,更甚至以法令當成產業界的「緊箍咒」,除了喪失與大陸人貿易的機會,也遲緩了台灣走向國際化的速度。筆者撰文的本意並非怪罪某些政黨或以政治意識為出發點進行批判,而是基於台灣以對外貿易起家,大幅仰賴和他國貿易賺取外匯,如果沒了這方面的經貿支持台灣成長,小小的台灣內需市場是絕對不夠推動經濟起飛的,老是用政治意識干擾經濟,結果呢?大陸持續多年每年經濟成長率兩位數,台灣能有4%、5%就不錯了,眼看著大陸另人側目的表現,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妄言說「走向國際化、全球化」,結果只是看著商機從身邊溜走而已!幾年前先偷溜到大陸發展的台商,他們真的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們並非是在法令允許的範圍之內從商,如果台灣早幾年採取開放政策,採取大一點幅度的開放措施,可能現在的景象將會大不同,或許台灣可以有更強的經濟實力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變化,現在回想起來,沒能掌握機會把大陸經濟成長當作台灣的「營養」,是件非常可惜的事。筆者所述說的是旅遊業者普遍對開放這回事的看法,當然必定有人持不同意見,不過沒關係,「真理愈辯愈明」,重要政策可以由多方闡述獲得比較正確的結論。

先撇開涉及政治的議題,還是回頭談談大陸觀光客來台能夠帶來的利益。現在台灣民間有句口頭禪很流行,「花小錢賺大錢、全民來賺人民幣」,相關業者都睜大眼巴望著大陸觀光客這塊大餅的商機。長期目標一般估算,大陸觀光客來台能創造約70萬個工作機會,同時帶進600億美元商機,這個數字已經不是「小補」而已,對正掉入金融風暴難以抽身的台灣來說,正是一劑強化體質的「強心針」。依政府規劃中期目標每天引進3,000名大陸觀光客,以每人每天消費100美元計算,平均一星期消費兩萬多元新台幣,全年來台將超過一百萬人,整個相乘計算,一年將可帶來超過200億元「觀光財」。政府部會交通部觀光局、外交部、內政部相關單位都全數動員,民間團體台旅會、旅遊公會無不頻頻接觸協商找出更多有利雙方的辦法,飯店、餐飲、遊覽車、農特產品、銀行幣種兌換等等,也都因而出現繁榮景象,業者積極擴充或改建軟硬體設施,就是因為商機非常可觀之故。幾個知名上市櫃公司,例如劍湖山、南仁湖、國賓等,都將接待大陸客列為重要客源對象,六福集團旗下除六福村、六福客棧、六福皇宮,還在墾丁興建六福莊,同時投資成立旅行社,專事引進大陸客來台觀光,要讓陸客在台灣從北玩到南,不管豪華團或平價團一律「通吃」,安排各層次消費價位的標的任君選擇。

飯店業者因為陸客來台的願景值得期待,在馬總統的宣示及陸續推動下,商機不再是遙不可及,還有很多資金等著加碼投入市場,業界也很可能合作以聯合招攬方式或互通有無來共創利潤。國內觀光旅遊業雖然曾經經歷過勒緊褲帶的時期,但是好家在「大三通」實現了,業者眼前看見了光明,大家都希望一步一步增加來台灣的觀光客,台灣觀光若是有發展遠景,經濟就一定有機會,「大陸觀光客,我們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