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勝出 台灣IT廠商如何掌握發牌權創新發現誌
文/許立佳
台灣是資通訊的大國,擁有全球約3/4的筆電市場、2/3筆電週邊以及近七成的LCD螢幕市場,也是全球主要的IT代工重鎮。目前台灣企業正在接軌全球化,從製造代工重鎮轉為創新服務的國家,若能透過整合與訓練,以全球標準的品牌化過程去努力變革,就能夠在這個歷史契機上成為贏家。
在地化產業標準協會(the Localiz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Association,簡稱LISA)執行總監Michael Anobile指出,台灣在過去二十年來,跟全球大廠合作的豐富經驗,成為OEM/ODM的最佳夥伴之一,這包括許多台商在過去以本土品牌在其他市場完整建構了通路網絡、設計專業、製造能耐等。他們以成熟運作與豐富經驗的團隊,和「品牌台灣」之姿,扣開國際大門。
有標準才能被國際認同
在這不景氣時,是許多廠商退一步思考與分析他們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良機。退後一步是向前;在2000年到2001年網路泡沫化時,LISA許多會員也退一步思考與調整他們全球化的方向與做法,他們精準面對自己賠錢的盲點,研擬出更佳的產品與服務,等待企業調整後,在全球化競爭下漂亮出擊。
LISA的會員認為,愈是艱困的時局,愈要調整企業的整體標準化運作。因為這對品牌與外界溝通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台灣品牌在國際化勝出的重要關鍵。畢竟,所有企業的對外運作採用標準化的服務,可以協助你強化品牌,並且建立客戶的信任度。
建立標準的好處很多,例如可以降低製造成本,而且更快進入市場,因為你的員工和外部合作夥伴可以循著重複的製造過程,而不需要一直重新樹立新的模式,所以切進市場的效率是非常驚人的。標準是用來改善品質和使用者的滿意度,並強化品牌形象與客戶忠誠度,例如有些公司在內銷市場一直無法把品牌做起來,應引以為戒;沒有建立標準化的營運模式可能就是關鍵所在。此外,標準不是死的,它只是協助彈性處理商業運作下,更容易取得一致性的方法去應變。
創新才能維持公司的成長力道。我認為台商的優勢已經在這個產業生態中和合作夥伴維繫不錯的關係,重點必須跟產業上游建立關係,要緊密到可以直接供應產品和服務給終端客戶,才不會永遠只屈為代工的角色,品牌一直打不出去。
憑著創新才可打天下。台商可以從全球企業的例子吸收創新能量,例如寶鹼(P&G)、樂高、雀巢和聯合利華等以創新為師的公司。智融集團的創辦人兼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本身就推動許多創新的做法,他說:「日本是以品質的口碑建立品牌,但現今訴求高品質是不夠的;創新和溝通與行銷一樣重要,是建立品牌的關鍵。」
成為亞太區的主導者
此外,台灣應該不只是亞太或是華語區的製造中心,應該藉由經營品牌來改變自己在全球化的命運,現在是統整自己的語言技巧、技術提升以及建立成為產業生態的一環,藉由創新,台灣可以成為亞太地區發展的主導者。
台商藉由協力合作、教育訓練,以標準為基礎的品牌聚焦策略,就有機會在全球化下取得先機。台灣的雙A公司(華碩Asus、宏碁Acer)已經證實了這點,其他的小公司也可以學習他們的成功方程式,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四月即將舉行的2009 LISA亞洲論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議題,協助台商在產業上游取得更佳的戰略位置,如何成功建立在終端客戶心中最佳品牌,與成功銷售到全世界等議題,都會在這五天的議程中深入討論。
Michael Anobile小檔案
Michael Anobile在1990年創立在地化產業標準協會(the Localiz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Association,簡稱LISA),它是推動企業標準發展為旨的全球性組織,會員每年以國際研討會等方式等進行意見交流與專業互動。LISA已有超過500名會員,來自產官學研的領導企業與組織,包括Adobe、Autodesk、Avaya、Cisco、EMC、Fuji、Xerox、HP、Huawei、IBM、Intel、Logitech、Medtronic、Nokia、SAP、Sony、Sun、TIBCO Software、VeriSign和Xerox。Michael Anobile是創始會員,目前並在LISA擔任執行總監的職位。(LISA網址: http://www.lisa.org)
本文摘自《創新發現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