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重傷經濟 可能還沒了新世界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滿華
從去年以來,世人的眼光都關注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和金融海嘯對各國的影響方面,國家經濟衰退、人民擁有的財富大為縮水,包括日常生活所需的開支都發生問題,繳不出房屋貸款的人,賣房子的賣房子,被法拍的被法拍,大家在電子或平面媒體看到的都是民眾的哀嚎和呼救聲,該怎麼辦呢?大家都在想辦法。降息?增加政府挽救銀行資金額度?加大內需市場規模?擴大公共建設?刺激民間投資風潮?還是如同台灣政府想出發放「消費券」的妙招?想法一大堆,卻不知道哪一樣政策能具體發揮出很大的效果,真的不知道,各國都在嘗試想找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好縮短不景氣蔓延的時間,盡量減少對民眾造成傷害的嚴重程度。
這一次國際型的金融傷害,對歐美大國來說,簡直跟「經濟大蕭條」沒有兩樣,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國家經濟,到頭來發現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尤其是幾個著重銀行產業發展的國家,多年來一直深受世界各國讚揚,甚至有點崇拜地想要學習其成功之道,因為她們獲得的金融評價極高,玩弄金錢遊戲多年來為國家賺進大筆外匯,也讓國家人民有令人羨慕的年收入,但是曾幾何時美夢突然變成「噩夢」,經濟巨浪掩來措手不及之下,國家經濟崩盤,大銀行迫切需要政府援手,國家怕銀行倒了傷害百姓,可是拿百姓的錢去救銀行,又不符合公平道理,就算救了銀行,民眾也分不到好處,那些「金融大鱷將來想必依然故我」,可是如果不救,不只銀行業,連帶的「骨牌效應」恐怕會將整個國家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唉,這次金融海嘯真的害死人,幾位排名在世界富豪排行榜內的世界鉅富,因為不堪虧損而被債主追債或者要他們賣掉股票,最後選擇臥軌或跳河,結束自己曾經輝煌一時的生命。在世人憐惜他們光彩人生殞落之時,不禁也令人掬一滴哀傷的眼淚。
國內產業界估計,金融海嘯從2007年開始捲起,2008年重創世界各國,但是事情還沒有了,大家擔心還有第二波,甚至第三波會接連來到。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話,應該會記得金融海嘯是隨著美國次級房貸繼而發生的,其中「衍生性金融商品」是萬惡淵藪,多少國家、多少企業和個人都栽了大筋斗,對財富的重大傷害,使很多人的資產從正數一下子掉到負數,好多人幾乎不能接受或相信這種事實,而頻頻想問:「怎麼會這樣?」大家仔細追究起問題的根源還是在美國。美國的大型銀行多次把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不錯的商品,其實屬於「次級」商品,那些不良資產經過包裝再包裝,出售給世界各國,有些國家甚至加以轉售,美國銀行的舉動等於是將風險轉嫁給世界各國共同承擔一樣。從基本上來說,歐美國家消費力強,從電影或電視劇上可以看出他們國家民眾一般的消費型態,使用信用卡刷卡毫不含糊,而且往往雖然沒錢,也可以先刷再說,也就是「先享受、後付款」並不在乎,包括房屋貸款也是一樣。這種情形一旦遇到不景氣、薪水銳減,甚至收入接濟不上時就慘了,如果繳不出貸款,房屋馬上面臨法拍,信用卡付不出,立即被追債、或者吃上官司,所以金融風暴發生迄今已經差不多一年了,可是世人普遍預測不會這麼輕易就結束,信用卡引起的新一輪金融風暴還正在默默醞釀中,搞不好正在現形而且還會更加嚴重!
受到金融海嘯傷害,英國服務業創下大約是12年以來最快速度的衰退,去年12月服務業指數為40.2,11月則是40.1,都是這項指數自從1996年設立以來最低的紀錄。全英房屋抵押貸款協會 (Nationwide BuildingSociety)提出的報告指出,英國12月房屋均價年增為-15.9%,英國已經陷入1991年以來首見的經濟衰退,銀行業準備進一步縮減對家庭和企業貸款。歐洲的情況一樣很糟,去年12月製造、服務業連續出現第7個月萎縮。兩大產業綜合指數同時降至38.2,是自從1998年著手調查以來的最低紀錄。各國製造商都採取調降產量、縮減支出的做法作為因應對策。
再回來看國內的景氣現狀,如果大家稍加留意,就能發現市面上「招租」的廣告增加了,店面拉下鐵捲門的現象增加了,購買房屋的議價空間加大了,還有租屋的民眾意願也增加了,這些現象表示景氣已然衝擊市況景氣,大家都正在經歷難熬的景氣冬天。國內有名的書店「誠品書局」,老闆吳清友很少出席公開場合,他是個行事比較低調的人,有一回在一個難得的演講場合,他指出,「誠品」之所以能夠經營成功,只要就是取得民眾的認同感。書店開闢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不在乎民眾流連多久,要想閱讀什麼類型的書籍都可以,坐在一方小空間徜徉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享受片刻寧靜,接受難得的心靈饗宴,就是他規劃書局空間主要的考量,店內陳設結合文化、創意及商機,藉由人文、藝術和生活多項優點結合起來,讓大眾「喜愛」誠品,進而「享受」誠品。吳清友董事長認為台灣或大陸,都非常有機會發展類似的「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不算是新名詞,台灣已經有了些許成就,但是還有很長足的發展空間。「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知識經濟」的特質,又有文化優勢,可以成為各國爭相發展製造業之後的另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引擎。「文化創意」發展方向非常多,舉凡音樂、廣告、出版、娛樂或藝術創作都屬於它的範疇,深受眾人喜愛的藝術表演類型也包括在內,每年產值很高,絕對有發展的契機和價值。香港在這方面也累積了不少經驗,香港當局成立專責的「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就是希望有個專責統籌與執行的單位,期許發揮高執行力並產生成效。一般認為,中、港、台三地各自擁有不同的資源,多年來在各自領域發展出不同的優勢,如果有機會加以統合與分工,使各自長處能彰顯出來,有如群聚效應一般,創造1+1大於2的效果,強化兩岸三地的全球競爭力,對中華民族未來展望而言,絕對是有極大利益的。
現在國內經濟不景氣好像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部會首長都說今年上半年仍然不看好,最快要在第三季以後才會好轉,全台灣百萬家中小企業哀嚎連連,包括餐飲業、零售業都叫苦不迭,大家都巴望著「消費券」能帶動一股強大的消費力量,幫不敢亂開支的風氣注入一些活力,雖然有人質疑消費券熱潮搞不好只能延續一、兩個月,興頭一過,五月份經濟可能就會再走下坡。民眾日子不好過,市面百業都受影響,就連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製造業也擋不住經濟寒冬,高科技廠商受不了訂單銳減的事實,開始裁員減薪,大放「無薪假」,還引起勞委會、勞工團體和社會大眾沸沸揚揚的談論。既然大環境無法快速改變,或許「文化創意」產業是一條目前可以走的路,反正不管短期或長期,「文化創意」必然是國家走向文明、現代化必定要推展的一支,現在加大推展的力量,應該會在不久就能看出它的成果才對。
筆者長年在觀光業打滾,雖然沒什麼貢獻,但是確有機會看到景氣的高低起伏,以前確然曾有非常好的景況,民眾爭相出國遊覽,幾萬幾萬的花,大包小包的帶進來,真的很讓人懷念,看看現在情形差距好大,大家都緊抓著荷包能省則省,該花錢的時候錙銖必較,雖然省錢沒有不對,只是影響所及將大傷觀光旅遊業的元氣,加上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灣觀光,幾個月下來還沒有令人非常振奮的業績出現,業者只好寄望將來,希望這波不景氣寒流趕緊過去,讓業者有飯可吃,能夠再度露出漾滿笑顏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