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遍地黃金走到門可羅雀的台灣銀樓業張老師月刊資深記者 王珍瑜

金融風暴從年初開始席捲全球,從次級房貸到連動債,讓許多民眾驚覺這些被金融業過渡包裝的「投資標的」其實並不安全,轉而回頭購買可以保值,又可以隨時變現的黃金,金價從每盎司六百元一度飆破一千美元,國內的金價也從每台錢一千多元,漲到現在一直停留在三千多元。表面看,這次的金融風暴與不景氣應該會帶動台灣銀樓業的成長,事實上銀樓業已經慘淡經營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兼做地下通匯與黑市的外幣兌換,很多業者早就吹熄燈號了。

為什麼金價節節高漲,銀樓業者會沒有賺到錢?在衡陽路上從事銀樓產業已經第二代的張小姐說,能從金價賺到錢,必須是業者在低價的時候有購入、囤積了足夠的黃金,等到高價的時候依照掛牌價格賣出,才可能獲利,由於黃金價格在過去的十到二十年間都在每台錢一千多元的低點盤桓,最高大約在一千三,最低還曾低到一千零五十元(張小姐講到這裡還忍不住笑起來說,高雄市當時的牌價還曾跌到九百八十元呢,讓先前不少在一千多、兩千元進貨的業者還著實賠了不少錢呢!)除了嫁娶送禮購買飾金,大家都把錢放到股市、基金,沒有人會買黃金條塊。當金價動起來了的時候,台灣的經濟景氣卻「逆勢」開始走下坡,民眾為了搏現金紛紛把存放在家裡、保險箱的飾金條塊拿出來變現,張小姐說,當時以黃金為主要營業標的的業者如果當時有收購,也就是「舊金換新金」的,現在應該還可以賺一些錢,如果是以珠寶為主的、沒有做黃金買賣的恐怕就錯過了這班車。

雖然有的業者在低價時陸續從大盤、民眾處收購黃金,現在應該賺了些錢,可是許多民眾在每台錢一千七、八百元的時候就已經把金子拿出來賣,後來就算金價飆的更高,民眾也「無金可賣」,當然業者也就「無金可收」了!面對或多或少上門的客人,態度漸趨保守的業者當時怕重蹈覆轍,也只能拿出先前向民眾收購的飾金出來溶解鑄做,從中賺一點耗損和工錢。沒想到金價從兩年前一路「步步高升」,讓許多業者跌破眼鏡,先前沒有囤積黃金的沒有差價賺,手上有些存金的,也擔心一旦賣出去,將來買進來的價錢會更高而惜,造成這兩年民眾無金可賣、業者有金不賣的情況。

做黃金沒有賺頭,那珠寶又如何呢?張小姐被問到這個問題,從苦笑中白了記者一眼:「這種景氣連可以避險兼保本95%的黃金(因為法定耗損是5%)大家都沒錢買了,還會有人買珠寶嗎」?「我還聽說有新人結婚前向電視購物頻道買金項鍊,在結婚典禮一結束買上改在後悔期之前把東西退回去,不但場面做足了,也不用花半毛錢」。

訪談了將近一個小時,沒有一個客人進來參觀,倒是進來要把錢匯到港澳大陸的客人進來了兩、三個,每個人進來的時候都聲音低低的,好像把話講在嘴裡不敢吐出來,張小姐略略向客人打了招呼,然後就請他們進入後面的暗門裡,進行所謂的「地下匯兌」,張小姐搖搖頭說,生意不好,整條街的銀樓都有做這個業務,否則就活不下去了,但是礙於法令,大家不敢明目張膽的做,所以多少會把客人引導到其他房間去,以前景氣好的時候,做通匯還可以收手續費,現在只能賺一點小小的趴數;買賣外幣,向來銀樓的匯率都會放得比一般銀行低,也就是在銀行買進賣出之間,買高一點、賣低一點,才能拉住客人,這一點生意人的靈活手腕,讓他們得以在資金流動「相對」開放的現在勉強生存,對於未來台灣的銀行也可以到大陸設分行,直接合法的承辦台幣與人民幣的匯兌,張小姐並不擔心:「就像我們做外幣生意一樣,銀行有銀行的成本,我們有我們的成本,我們還是有自己的一點利基」,倒是對於台灣未來的經濟環境,張小姐充滿憂心。

「因為大家現在沒錢,不會想要買黃金珠寶,過去來我們店裡賣美金、日幣的,比來買的多,一些常來匯錢到大陸香港的客人,現在也都常居大陸,顯少見到人,代表他們人跟錢都已經過去了」,那麼銀樓業還有明天嗎?張小姐說香港的景氣也不是太好,但是銀樓業還是很火紅,周大福、周生生還是一家家開,除了當地人喜慶儲蓄會買黃金珠寶,「最主要的客人都是來自內地,而且他們買的不是自用的金鍊、金條,而是金飛碼、金壽桃,買來送給高官客戶的」,未來期望台灣的景氣變好,台灣民眾的口袋麥克麥克,有錢可以賣黃金珠寶外,張小姐更希望政府也可以開放更多陸客來台旅遊,不要讓他們的錢光被香港賺走!想像到有一天,那麼多大陸客在自己的店裡大肆採購的景象,張小姐臉上開始洋溢笑意,眼睛都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