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回合談判的重要性與發展前景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總代表 鄧振中

WTO杜哈回合談判的成敗,對於全球貿易自由化及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代表了什麼意義? 對於一再延宕的回合談判,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和心情來看待它未來的發展? 我們可以私心竊喜-不必執行新一波的市場開放承諾嗎? 或者是應該要憂心忡忡地擔心台灣會不會在國際貿易舞台上的邊緣化? 另外,杜哈回合談判是不是有希望能夠在短期內成功達成協議? 這些問題值得我們一起來探討。

杜哈回合談判的意義與重要性

在二OO一年十一月展開的杜哈回合談判,從某個角度來看,可以視作是國際社會對於之前兩個月,在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一項回應。在九一一事件之後,許多人擔心該項攻擊行動會促使美國經濟加速泡沫化,並進而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爰看淡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更有人認為全球化數十年大步邁進的情形可能因而中挫。

過去數十年,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貿易障礙的逐步排除,世界經濟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加緊整合,並帶來勢不可擋的全球化浪潮。依據世界銀行統計,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全球出口額對全球產出的比率提高一倍,而達到25%以上。這意味著每個人的薪資與所得分配,透過跨國貿易與投資,與全球經濟的脈動息息相關。全球化的功過現在或許尚難以論斷,但WTO杜哈回合談判的展開,則反映國際社會仍然對全球化寄予厚望-希望透過WTO多邊談判,進一步消除農業、工業及服務的貿易障礙,並建立更公平的貿易規則,此將有助於全球產業分工與價值鏈的建立與擴散,而促進全球經濟的進一步自由化與整合。

從杜哈回合議程的內涵來看,其涵蓋的議題極為廣泛,舉凡農產品、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貿易規則、爭端解決機制、貿易與環境、貿易便捷化、開發中會員之發展等議題,顯見全球化所涉及的跨國經貿議題,已大多納入杜哈回合談判議程中(投資、競爭及政府採購等新加坡議題原亦屬談判議題,惜因開發中會員之阻撓,而在坎昆部長會議決議暫時排除於談判議程)。另據OECD研究報告指出,倘各國同步改革,將貿易保護及對各產業的補貼減半,即可帶來440億美元的利益。顯示杜哈回合談判倘能成功達成協議,將有助排除全球化的阻礙,並為全球經濟之進一步成長注入動能。

對我國而言,杜哈回合談判的展開,則代表我國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並為我國企業建立國際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關鍵契機:

WTO的最惠國待遇(各會員給予其他會員之利益、優惠及特權,應無條件提供其他會員)及國民待遇(任一會員對於進口產品及服務之待遇不得低於對國內產品及服務之待遇)兩不歧視原則,是我國據以建構與其他國家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公平競爭的重要基礎。然而,該項基礎因為近年各國相繼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區域貿易協定等優惠性貿易協定,而遭到嚴重的侵蝕(依據WTO統計,迄至二OO四年十月底止,計有三百項優惠貿易協定之通知)。

易言之,當我國產品以最惠國稅率進入其他會員市場時,我國的競爭對手有可能以自由貿易協定所提供的更優惠稅率進入該市場,而削減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面對這樣的貿易環境與趨勢,我國除了亦積極推動與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外,最為一勞永逸的方法是透過多邊回合談判,大幅削減WTO各會員的最惠國稅率,使儘量接近於零稅率,以建立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之公平基礎。

杜哈回合談判成功達成協議的前景

杜哈回合談判並具有兩項特色:其一,由於該回合談判以「發展」為名(即Doha Development Round),爰提供開發中國家及低度開發國家之技術援助及能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在談判過程中獲得相當的關注。其二,談判採取「單一認諾」(single undertaking)之方式進行,亦即倘會員就回合談判議程內之議題未能達成協議,則整體回合談判即無法達成協議。

該回合談判於二OO一年展開後,雖然迭經波折,然而就談判的發展而言,實已進入跨議題利益交換的關鍵階段。而利益交換的核心標的,即是所謂的「三角議題」(Triangle Issues):

其一是農產品的關稅必須調降,在這一角扮演關鍵角色的歐盟,已作出妥協,惟其他會員認為歐盟仍應該提出更好的關稅削減對案。

其二是農產品補貼必須調降,美國是否願大幅削減農業補貼,係會員關切的焦點。

第三是工業產品關稅的調降,主要是巴西、印度、中國及南非等新興開發中國家是否願在削減工業產品關稅上作出讓步。

由於以美國、歐盟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及以巴西及印度為首的開發中國家一直未能就「三角議題」取得共識,亦波及服務貿易等其他重要談判議題的進展。所以,WTO秘書長兼貿易談判委員會(TNC)主席Pascal LAMY於去(二OO六)年七月宣布暫停多邊談判機制之運作,除盼美國、歐盟、印度及巴西(簡稱G-4)等主要會員先就該等議題取得共識,俾進而交付多邊談判機制討論外,亦盼藉以對該等會員施加壓力,期能縮短整體談判的時程。

然而經過半年多的密集協商,G-4成員仍遲遲未能就相關議題取得共識,在許多會員不滿多邊談判機制長久停擺的情形下,LAMY秘書長於本(二OO七)年二月宣布復談,重新啟動多邊談判機制。復談後,回合談判係以多邊、複邊平行進行的方式推動,亦即:G-4成員仍持繼續討論解決歧見的方式。另在多邊談判方面,則討論較技術性或架構性之議題為主,諸如:NAMA之非關稅貿易障礙與部門別自由化;及農業之特別產品及敏感性產品等,以便主要會員就關鍵議題達成共識後,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整體減讓模式之討論。 

復談迄今,在多邊談判方面就技術性議題之討論雖略有進展,惟G-4會員就關鍵議題仍迄未有所突破,此一情形令許多會員失去耐心,認為WTO會員不應坐等G-4會員取得共識。為此,LAMY秘書長於本年四月廿日召開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並宣布將請農業及NAMA談判小組主席儘速就減讓模式內容提出主席版建議文件,以促進談判進展。此一作法之用意係盼藉由會員就該等主席文件之激辯,增進多邊談判之動能,以期能達成儘速完成回合談判之目標。

杜哈回合談判能否順利完成,恐仍取決於主要會員對完成談判的政治決心,能否轉換成在關鍵議題談判立場的彈性。在此方面,本年六月間在德國舉行的八大工業國家(G-8)高峰會議發表乙項貿易聲明,重申對於杜哈發展議程、推動漸進式自由化、協助開發中國家融入多邊貿易體系,及協助貧窮國家自全球化中獲益等議題之支持,並呼籲各國展現彈性,以儘速完成本回合之談判。

展望未來,倘主要會員可順利打開農業談判之僵局,則NAMA及服務貿易等其他重要談判議題之主要爭議點,預料亦可以順勢解決。在此方面,G-4會員之立場及農業、NAMA談判小組主席預定提出之談判文件將係談判能否取得突破進展之關鍵,茲分析如下:

(一) 在美國方面,其行政部門近來在回合談判所採取之策略為積極透過雙邊、複邊及多邊諮商,期能在農產品、工業產品及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取得具體成果,俾據以爭取已由民主黨取得多數優勢之美國國會願意在農業補貼採取妥協立場,以及爭取國會同意展延預訂於本年六月底屆期之貿易談判授權。是以,倘最後談判結果無法令美國國會接受,不排除美國將杯葛相關談判結果。

(二) 相對於美國在農、工產品關稅之積極自由化主張,印度在該二領域之立場則極為保守。尤其在農業方面,因不具出口競爭力,且關乎其三分之二的就業人口,爰農產品市場開放為印度涉及社會安定問題,為其極敏感的政治議題。另在美、歐等已開發國家未積極回應印度主張大幅開放服務貿易「自然人移動」之要求下,如何促使印度願意在農業及NAMA作出讓步為回合談判能否順利完成之重要指標。

(三) 另在歐盟方面,倘美國未來願意在農業補貼作出適度讓步,預料亦會在農產品關稅要求歐盟作出更多減讓。惟由於法國等在農產品關稅減讓持保守立場,歐盟現階段在該項議題恐不易有太大的讓步空間。

(四) 在回合談判過程中,「中國因素」(China factor)常係阻礙談判人員採取妥協立場或作出讓步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美國、歐盟及其他許多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在內的會員憂慮,回合談判大幅開放市場之結果,可能使中國產品得以長驅直入,並壟斷其國內市場。

(五) 由於G-4成員就農、工產品等關鍵談判議題之立場差距仍大,倘G-4會員預訂於本年六月十九日起舉行之部長級會議未能就相關議題達成共識,則農業及NAMA談判小組主席預定於六月底就減讓模式提出之主席文件,將觸發會員進入另一波實質討論,及能否促使會員就相關議題達成共識之最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