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服務貿易 > 多邊
WTO臨時上訴仲裁多邊協議正式運作WTO&RTA中心
作者: 黃禾田
由歐盟主導的臨時上訴仲裁多邊協議(Multi-Party Interim Appeal Arbitration Arrangement, MPIA)自今年(2020)7月31日起開始正式運作,10名常任仲裁人(standing arbitrators)將輪流負責爭端解決小組報告之上訴程序,對小組報告施行法律審查及解釋。MPIA將做為WTO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停擺期間的替代性方案,適用成員包括歐盟及中國大陸在內的23名WTO會員。WTO上訴機構自2017年起因遭美國杯葛成員任命,最終於去2019年底因上訴機關成員僅剩1人而停止運作。
MPIA由歐盟發起,並獲中國大陸、澳洲、墨西哥、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名WTO會員支持,並於今年4月30日通知WTO,聯合發布MPIA相關規則的共同聲明後正式生效。MPIA援引WTO《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DSU)第25條規定,授權參與會員可經由該協議建立的臨時上訴仲裁機制,解決彼此貿易爭端。原則上,WTO各會員皆可申請加入該項協議。
依據該項聲明,其附件1規定啟動仲裁之同意程序,附件2則說明10名仲裁人推薦名單(the pool of 10 standing arbitrators)之組成辦法。基此,參與會員自6月起陸續與仲裁人候選人進行面談,最終公布了4女6男之仲裁人名單,成員分別來自墨西哥、智利、巴西、哥倫比亞、新加坡、中國大陸、歐盟、瑞士、加拿大和紐西蘭等會員。在MPIA框架下的10名常任仲裁人分別是安德拉德(Mateo Diego-Fernández Andrade,男,墨西哥前WTO大使)、科蒂耶(Thomas Cottier,男,瑞士伯恩大學榮譽法學教授)、徐蘿涅(Locknie Hsu,新加坡,女,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休斯(Valerie Hughes,女,加拿大,前貿易官員暨前WTO仲裁人)、哈拉(Alejandro Jara,男,智利,前WTO副秘書長)、利馬(José Alfredo Graça Lima,男,巴西,前WTO大使)、奧羅斯科(Claudia Orozco,女,哥倫比亞,前WTO副常駐代表)、包威林(Joost Pauwelyn,男,歐盟,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及發展學院國際法教授)、芮丁斯(Penelope Ridings,女,紐西蘭,前外交部官員暨WTO上訴案件法律顧問)以及楊國華(Guohua Yang,男,中國大陸,前商務部官員暨清華大學法學教授)。
美國則反對MPIA之成立,認為該項機制無法根本性解決WTO的結構性問題。美國駐WTO大使謝依(Dennis Shea)於今年6月致函時任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認為WTO不應提供預算及人力用於MPIA運作,謝依於信中指出MPIA只是「納入並惡化」(incorporates and exacerbates)WTO上訴機構長久以來的某些不當行為,以及美國不會為此缺乏正當性的臨時方案提供資源。
在MPIA開始運作之前,WTO上訴機構因成員人數無法達到最低三人的要求,因此自2019年11月起除3件已開始審理案件可繼續完成外,其餘11件已提上訴案件與未來新上訴案件,都因法官人數不足而停止審理。
【由黃禾田綜合報導,取材自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年8月4日;Inside U.S. Trade,2020年8月3日;202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