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服務貿易 > 國際產業訊息
中國大陸經濟V型復蘇仍在路上台灣經貿網
撰稿人: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隨著上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效應逐漸在下半年顯現,特別是財政資金的使用支持到位,新基建專案的大規模動工,預計三、四中國經濟反彈的力度會超過二季度,進一步走向復蘇,全年經濟增長可能超出此前的有些悲觀預期。
一、 半年報數據有哪些亮點?
半年報有六大亮點值得關注。
1. GPD成長略超預期
二季度GDP成長速度為3.2%,相較於一季度的-6.8%,不僅實現了由負轉正,而且高於市場平均預期。此前市場的預期二季度GDP成長速度均值為2.9%,樂觀的觀點認為3%,而實際的GDP成長速度略高於樂觀觀點,顯示了中國大陸經濟復蘇良好的態勢。
2. 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表現突出
二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與去(2019)年相比較分別成長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別成長10.0%和9.7%,成長幅度較為明顯,會對進一步改善工業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有效推力。
3. 外貿數據好於預期
6月份出口、進口雙雙實現了正成長,遠超此前負成長的預測。作為全球惟一在疫情蔓延下外貿保持出口正成長的國家,數據轉正是十分不容易的,也體現了中國大陸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實力和韌勁。
4. 線上消費快速成長
上半年,中國大陸網上零售額達人民幣(下同)51,501億元,與去年相比較成長7.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3,481億元,成長14.3%,比一季度加快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2%,比一季度提高1.6%。
5. 房地產需求逐步釋放。
1至6月份,中國大陸房地產開發投資62,780億元,與去年相比較成長1.9%,實現正成長;商品房銷售面積69,404萬平方米,與去年相比較下降8.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9%,表明在疫情期間受抑制的需求進一步釋放,對下半年投資和消費會產生拉動。
6. 就業狀況較為平穩
上半年,中國大陸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中國大陸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份下降0.2%。這一數據在疫情肆虐過後的當下,是十分難得的,會有助於下半年消費進一步回升。
二、 三大因素支撐和保障經濟V型復蘇
二季度中國大陸GDP與去年相比較成長3.2%,這個數據與全球各主要經濟的萎縮形成了鮮明對比。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中國大陸經濟陷入短暫的停擺後快速恢復。之所以會出現二季度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的支撐:
一是政府對於防控疫情應對及時,使得疫情僅僅在一個季度內就被基本控制住,這對於後續經濟的重啟、復工複產的推進具有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
二是中國大陸經濟自身的韌性較好,在受到巨大衝擊面前,中國大陸經濟內生存在緩衝成分,例如因為隔絕疫情需要,線下消費大幅度下降,但線上消費卻得到快速提升。
三是中國大陸進行了有力度的逆向調控,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兆元,發行1兆元抗疫特別國債。
中國大陸中央政府將通過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新增的國債融資全部發放至地方基層,是一種「中央財政加杠杆」的應對疫情衝擊的方案。貨幣政策形成了「寬貨幣+重結構+降價格」組合,上半年三次降准釋放1.75兆元長期資金;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更加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通過下調MLF、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工具利率,引導LPR等融資利率下行。上述舉措都及時、有力地支撐了中國大陸經濟復蘇。
三、今(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下半場」該如何保持定力?
二季度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已經回正,各地已經基本復工複產。而隨著上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效應逐漸在下半年顯現,特別是財政資金的使用支持到位,新基建專案的大規模動工,預計三、四中國大陸經濟反彈的力度會超過二季度,進一步走向復蘇,全年經濟成長可能超出此前的有些悲觀預期。然而,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諸多不確定性,應該還是要清晰認識到,未來復蘇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還需要一定的措施來保持定力。
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六穩」、「六保」工作上,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資金使用方面,下半年將主要側重於「兩重一新」,用於重大基礎設施專案建設,優先保障在建專案工程。根據中國大陸國務院的安排,今年的財政赤字率安排3.6%以上,實際上為下半年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衝擊,留出了可供應對的財政政策空間,必要時政策支持的力度還可以加大。
下半年貨幣政策已經沒有必要像年初疫情嚴重時那樣頻繁出手。鑒於流動性已經非常合理充裕,下半年可能更多側重於「重結構+降價格」。一方面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更加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另一方面則通過調低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以及MLF、LPR等工具利率,推動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進一步明顯下降。為了配合特別抗疫國債發行、內需恢復帶動投融資活動上升,以及未來可能因進出口而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衝擊,貨幣政策也會留有一定的寬鬆空間。下半年,進一步促進銀行讓利實體經濟也是貨幣政策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