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綠化行動八大趨勢國際商情雙周刊

文█貿協駐紐約辦事處 (國際商情雙週刊329) 2010年的不景氣使美國企業在推動環保的力道受挫,但仍可見到若干知名大企業和品牌在環保永續上著力。企業在回收物品、在家上班、企業商旅重估、隨手關燈以及減少廢物等的推動和實施上都漸增加。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公布的「2010年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指出,去(2010)年美國在石化燃料消費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3.9%,達56億3,800萬公噸(MMTCO2),這是自1988年以來二氧化碳排放成長最大的一年,影響人們的生活,因此,新能源開發、節約能源及綠化行動不容延遲,綠色產業及產品因應而出,綠色產業的市場商機應從企業綠化的行動中尋找。 再生能源 (生質燃料、地熱、水力、太陽能和風力) 去年再生能源的消費中以生質燃料占53%為最多,其次為水力發電的31%,風力11%,以及地熱的3%,太陽能雖然在過去數年都平均有12%的年成長率,但仍僅占再生能源市場的1%。 至2010年底,美國已有31個州立法強制規定最低的再生能源採購,Pew 全球氣候變遷中心的研究顯示,美國愛阿華州率先在去年達到目標,有20%的電力是來自風力,而新澤西州的太陽能發電容量已達200百萬瓦。 節能-能源之星(Energy Star) 計畫奏效 1992年美國環保署推動能源之星計畫,在住宅、商業及工業領域採用節能產品、運用及服務上有了進展。能源之星的產品類別:在住宅方面有家電、建材、電腦和電子產品、冷暖空調、照明風扇、管線。在商業和政府方面則有建材、營業用電器、營業用食品服務設備、電腦和電子產品、冷暖空調、照明和管線。 太陽能進口市場 近幾年來,太陽光電市場的迅速成長,不僅擴大了美國的產能,中國大陸、墨西哥和其他國家的太陽光電生產的大幅成長促成美國太陽能片(PV cell)和板(PV modules)的生意從2006年到去年間增加了32億美元。美國進口增加主要是矽晶(c-Si)板的生產,在低成本生產地區及美國本土市場的需求成長;而美國的太陽能產品外銷增加,則是因為本土產能擴充,以及進軍加拿大和歐洲市場。2006年美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僅為4,336萬美元,去年則增加到26億4,500萬美元,矽晶板約占2009年進口的94%。 中國大陸是美國太陽能片板最大的進口來源,去年占有45%的市場,中國大陸占全球去年矽晶片生產的48%。受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的競爭,日本出口到美國的矽晶片由48%的占有率下滑至11%,但日本的Sanyo已在墨西哥設廠,Sharp在美國生產矽晶板,Koycera則在美國和墨西哥都設廠組裝矽晶板。台灣外銷到美國的矽晶片板由2006年的2,880萬美元(占進口市場的6.6%)成長至去年的2億6,400萬美元,占10%的進口市場, 是第四大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