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陸海空運輸WTO&RTA中心

作者: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 貿易救濟動態週報 - 第830期

          各國為防止COVID-19疫情擴散相繼採行「封城(市)」、「鎖國」等措施,使得陸、海、空運輸嚴重受阻,並大大衝擊到全球供應鏈,甚至造成包括醫療設備及藥品等物資之供應延誤。

空運方面,由於客機航班大減使空運吃緊,加上需求增加以及以空運運送貨物之速度比貨櫃船快,使得空運成本節節飆升。根據TAC Index數據顯示,香港至北美航班之貨運價格暴漲至近16個月來新高,法蘭克福至北美航線之貨運價格也還在大幅上調。有貨運物流業者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蔓延使得消費者打消旅遊計畫,並迫使各國政府對非公民關閉邊境,致使空運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此為當今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若透過其他一些較慢管道來運送貨物,有時會緩不濟急而造成供應鏈中斷,此時便常會以空運方式來迅速補充庫存,所以近期就有航空公司以客機充當貨機使用之情形。惟即使有此需求,但要將空的客艙改成貨艙來緩解裝載容量限制是一個非常昂貴且耗時的過程,尚待衡酌利弊得失。

陸運方面,歐洲卡車運輸所面臨的挑戰尤其嚴峻。歐盟內部跨境貨物運輸有四分之三仰賴陸運,然為了遏制COVID-19疫情擴散,許多國家關閉邊境,或對歐盟內部過境貨物採行檢查的時間過於冗長,有時造成包括醫療物資等貨物超過24小時之供應延誤。歐盟執委會表示,歐洲供應鏈是透過廣泛的貨運服務網絡加以維運,而COVID-19爆發對歐洲之運輸及流動性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影響,因此刻正敦促其成員國縮減邊境障礙,並呼籲建立貨物「綠色通道」(green-lane)過境點以確保各類物資運送暢通,而這類指定過境點通行時間(包括對司機之健康篩檢)不得超過15分鐘。目前歐元區正陷入其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因為遏制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措施使許多商業活動陷入停滯,IHS Markit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驟降至該指數創立20多年來之歷史新低,而此暴跌情形已遍及整個區域。

海運方面,貨櫃短缺對全球貿易流通造成阻礙。由於中國大陸對進港貨櫃船擴大實施COVID-19之預防措施,使得從泰國咖哩到加拿大豌豆等貨物都閒置在港口,該些延遲造成貨櫃短缺而且情況可能變得越來越糟,進而嚴重影響到國際貿易。當COVID-19疫情主要侷限於亞洲時,在中國大陸港口之延遲卸貨以及貨櫃船延後返航已使得船運公司遲遲等不到數十萬個貨櫃來裝運貨物;隨著疫情擴散至全球,中國大陸福州港開始隔離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進港船隻14天,致使貨櫃短缺情況更加惡化。一般從亞洲裝運消費品之貨櫃常在卸貨後會再裝運其他大宗物資等貨物出口,就像巴西常利用這種方式裝運肉類、紙漿及咖啡到中國大陸,每趟約耗時1個月,而加拿大則用這些貨櫃來裝運特殊作物、木材、膠合板以及紙製品。根據彭博社報導,歐洲之漢堡、鹿特丹和安特衛普以及美國之長灘和洛杉磯等港口之可使用貨櫃數已來到歷史新低,其中占35%美國貨櫃數之長灘港及洛杉磯港,在本(2020)年1至2月的進口貨櫃數下降幅度高達13%,惟隨著中國大陸恢復出口,國際貨櫃數量將會開始增加。另根據中國大陸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海港在本年2月份之貨櫃吞吐量較上年同期下降19.5%,出港貨櫃數則銳減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