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和公共服務產業價格高昂削弱比利時人購買力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經濟部 / 駐比利時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 : L’echo財經報 2019/10/29

 

比利時平均每小時工資由1996年至2017年增加近60%,增幅與荷蘭、法國與德國相當。 但在同一時期,比利時經歷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削弱工資上漲所產生的購買力。若將通膨因素計入調整後,比利時20年來實際薪資僅提高8%,低於德法荷平均之17%。

 

比利時中央經濟委員會(Le Conseil central de l'économie,CCE)近日發表一份報告,向下屆政府提出建議,將解決公共服務產業(水電瓦斯、大眾交通工具、電信等)價格大幅上漲列為優先事項。報告分析價格飛漲主因為市場運作機制不佳,以電力公司為例,由於擁有壟斷權,過去10年比利時電價大幅上漲,儼然成為變相稅收 ; 電信公司和公共交通工具之間的競爭相對較少,導致價格上漲速度超過其他鄰近國家。

 

公共服務產業價格高昂不僅對消費者造成負擔,也傷害比利時經濟。由於可將成本輕鬆地轉移給消費者,長期下來造成企業缺乏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動力。此外公共服務產業價格上揚導致通貨膨脹,工資依法律也必須跟隨指數調漲,引發惡性循環。

 

比利時工商總會(FEB)首席經濟學家Edward Roosens認為政府必須查明是否存在壟斷行為。例如公共交通,若消費者無法以最優惠的價格獲得最好的服務品質,政府必須勇於質疑其中是否出現壟斷行為。針對無法根本終結壟斷的產業(例如電力配送業),則必須設定更嚴格的品質與價格要求規範。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