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發動廢棄物處理之貿易戰WTO&RTA中心

作者:    郭家瑾

2018年初,中國大陸的進口廢棄物禁令引發骨牌效應,被迫承擔廢棄物之國家也紛紛發布自己的禁令。在禁止進口24種固體廢棄物後,中國大陸可能無意間引發2019年全球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的貿易戰。

目前,圍繞著「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 ESG)的貿易戰由「可回收塑膠廢棄物」之最大出口國-美國,以及最大進口國-中國大陸揭開序幕。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數據,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墨西哥係向中國大陸出口廢塑膠之主要國家。

在2018年1月,中國大陸決定禁止進口24種固體廢棄物之後,出口國正爭相尋找新市場以吸收相關廢棄物。根據2019年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之環境、社會與治理研究(MSCI ESG Research)顯示,泰國和馬來西亞同樣發布類似禁令。對此,好消息是主要廢棄物出口國預計將繼續透過新法規以抑制廢棄物產生;壞消息則是,此類法規將在2019年影響諸多行業,包括餐飲業、食品和飲料製造商及包裝業等。

除此之外,MSCI的數據亦指出,隨著中國大陸禁令實施,印尼塑膠垃圾進口量於2018年上半年增加56%、越南為100%,泰國則為1,370%。限制廢棄物流動的趨勢將持續到2019年,且越來越多國家(如土耳其和波蘭等歐洲國家)為防止廢棄物進入國內市場,亦正考慮採取類似限制之措施。

對此,該研究的負責人表示,過去許多無法重新利用或處理自身垃圾的國家,皆將廢棄物出口至他國;亞洲則為主要進口國。例如自1992年以來,估計中國大陸每年自全球進口約70%之廢棄物,因此希冀2019年的全球監管環境將有所改變,迫使企業減少浪費。

塑膠為目前世界上生產最多的人造產品之一。據MSCI估計,全球在過去70年中,共生產83億噸的原生塑膠(合成有機聚合物),其中79%係積累在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中。

【由郭家瑾報導,取材自The Asset,2019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