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創產業發展不均,國際化走向勢在必行台灣經貿網
【 杜塞道夫台灣貿易中心 報導】
今(2016)年德國文化創意產業年會上週在柏林舉行,為期一天的研討會包含數項工作坊與講座,並以「走向全球」與「創作、合作、創新,下一步何在?」點出本屆主題「國際化」。德國官方統計將該業正式定義劃分為新聞、廣告、設計、書籍、電影、藝術、廣播、建築、表演藝術、音樂、軟體/電玩及其他等12大項目。
在出口部份,德國強勢產業平均有五成出口率,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專業技能服務產業(5.5%)相較之下一向為弱勢,2014年僅有3.7%,如今更形低落,出口比率不增反減。其產業分項出口率以音樂、書籍接近10%比率最高,表演藝術、建築、廣播均低於1%而墊底。據悉,文創產業全部從業人數現約160萬人,自由業者與創業人士所成立的公司數則在25萬家左右,三分之一公司的年營業額約為60萬歐元。文創企業傳統上皆為5人以下、全職員工平均為3人的小型公司,有些甚至為1人商號,兼職、見習生、無薪給的實習人員相較其他產業比率不少。
2015年德國文創產業的附加價值毛額約640億歐元,較2014年成長57億歐元,其發展曲線與金融服務業(710億歐元)近似。雖然比指標型產業的汽車工業(1296億歐元)與製造業(938億歐元)為低, 但高於能源供應產業(472億歐元)與化學工業(429億歐元)。
根據德國經濟暨能源部委辦的調研統計顯示,德國文化創意產業營收成長穩定,2010至2015年產值分項成長率平均達5%。2015年營收較2009年提高4.4%而升至1,500億歐元,其中明顯可見軟體/電玩業一枝獨秀,呈現躍升型大幅上揚,表演藝術亦略為成長,反觀其餘項目一片皆墨,均呈萎縮。也因為德國內需市場發展規模有限,唯有走向世界方能提升產值,此番「國際化」策略為不得不然。文創業各分項的國際化方式不外是向外開發市場販售產品、與國外客戶合設海外分支處或子公司,以及入駐外國商號。國際化策略則以音樂、軟體及電玩以及書籍等三類產業最是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