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呼籲各國政府擴大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勞動力品質WTO及RTA中心

作者:    蘇怡文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私人教育報酬率年平均10%。其中最高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包括衣索比亞、南非和坦尚尼亞等國;報酬率最低的則是中東和北非地區。

所謂「教育報酬率」即指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教育報酬率等於終身收益的價值與教育成本淨現值之比。其中最大的經濟效益之一,即為勞動力市場收益,對許多人來說,教育和經驗可能是他們僅有的資產,因此瞭解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表示,雖然教育和收益之間並非一定具有因果關係,但是根據實驗結果證明,教育的確傳授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能,由於人力資本投資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收益也隨之增加。

根據資料顯示,教育報酬率隨著時間而顯著下降,尤其是自1990年末期以來。雖然自1980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教育供應擴大約50%,但教育報酬率下降了3.5%,每年下降約0.1%;同時,全球平均教育時間增加了3年多,約每年增加2%。平均而言,增加一年教育即導致教育報酬率減少1%。此外,女性的教育報酬率相對較高,其增加1年教育的整體報酬率為12%,但是男性僅有10%,此一情形特別出現在中學和大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學教育的私人報酬率已高於小學教育的報酬率,尤其是中高收入國家的小學教育報酬率低,原因主要在於其小學教育已經普及到大部分人口;此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小學教育已經接近普及,進一步擴大這一級別的教育並沒有太多空間;反之,增加對優質小學教育的投資可能是有意義的。

世界銀行認為,進行教育投資是有意義的,它具有正回報,而且高於任何競爭性替代投資,包括實物資產投資、政府債券、股票、銀行存款和房產投資。對政府而言,擴大教育報酬率格局具有多種政策意義,包括:(1)持續關注對貧困人口的公共投資:特別是對低收入國家而言,小學教育是一大優先投資重點,之後才是中學和大學教育。(2)重視教育品質的投資:重視基礎教育,強調教育可及性。為擴大中學級別的教育範圍和品質,可採取替代資助模式,以便惠及偏遠和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同時,採取特別措施提高國內少數民族和原住民的入學率,例如雙語教育或因地制宜的提供模式。此外,鑒於中學教育的成本較高,尤其是高中教育,因此可採取公私合作模式,例如在技能培養方面開展產學合作及設立特許學校,以便惠及貧困和弱勢群體;或是實行教育券制度,鼓勵學生入學完成中學教育。(3)擴大高等教育:大學教育的高報酬率意味著大學教育是一項很好的私人投資,可保證公平、平等、可持續的成本回收。為降低大學教育之私人與社會報酬率之間的差異,必須建立創新的資助機制,例如選擇性成本回收、按收入比例還款型貸款和人力資本契約,藉此擴大覆蓋範圍和有效的入學需求,尤其對於貧困人口。因此,世界銀行呼籲各國政府擴大投入技能教育,藉此提高勞動市場之效益。

【由蘇怡文報導,取材自世界銀行,2016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