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太陽能仿光合作用 染敏太陽電池 讓玫瑰也能發電國際商情雙周刊
文■外貿協會市場研究處 陳姿君 (國際商情雙周刊405期)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是第三代太陽能技術,從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靈感,將感光色素所吸收的光子轉化成電子,不需稀有昂貴原料,製程操作也不難,未來發展潛力龐大。
你能想像紅酒、玫瑰花也能「發電」嗎?「其實這也算仿生的一種,這個概念就是模仿葉綠素吸收陽光的功能,葉綠素是吸收光子後進行光合作用,分解出葡萄糖及氧氣,而染敏電池則是將感光色素所吸收的光子轉化成可利用的電子。」台灣染敏光電(TDP)資深研發工程師許政偉表示,自然界中許多帶有色彩的植物都有可能作為染敏電池發電的原料,高效率的染敏電池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染料替代。
發電原料便宜 進入門檻降低
實際上,用來發電的染料,其原始的概念是取自植物等物件中的感光色素。染料敏化太陽電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簡稱DSSC)是一種薄膜太陽電池。這是一種光電系統,基本上是由二氧化鈦吸附光敏感的染料,加上陽、陰極基板,以及電解質等構成的半導體所組成。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童永樑博士指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可將吸收的太陽能,轉換成可利用與儲存的電能;材質部分,以玻璃基板為基礎的轉換率較好。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的特性是在戶外光線不足時(如陰天),甚至是在室內的人工光線(如電燈)等弱光的環境下,也能收集電力。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是第三代的太陽能相關技術,不需稀有昂貴原料,製程操作不難,也可透過不同設計及染料顏色,做出多種顏色及透明性,是其他再生能源所無法取代的,未來發展潛力大。
科技新突破 鈣鈦礦當吸光體
目前,仍以矽晶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技術較為成熟,但提煉矽的過程需耗費不少能源,因此,尋找更環保的材料或技術一直是重要的議題。
《Science Daily》在去(2013)年底的一篇報導中指出,瑞典的科學家們發展出一種新的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經實驗可提升15%的效能。新固態方案的染料敏化太陽電池是使用「鈣鈦礦」(perovskite)材質來捕獲光源。
鈣鈦礦是德國礦物學家Gustav Rose於1839年在俄國烏拉爾山脈發現,並以俄國礦物學家Lev Perovski命名,這個必須大量聚集時才有開採價值的鈣鈦礦,現在卻擁有前所未見的效能提升能力!
今(2014)年4月,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發表「新太陽能材料解密」一文,使得鈣鈦礦電池持續成為討論話題。研究人員認為,鈣鈦礦有更大的彈性且容易操控,可輕易吸收光線,未來可創造更簡單、便宜的太陽能發電。
調整過程中,可用鈣鈦礦材料,吸取光譜中不同的光線。甚至可運用在提升多結光電池(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的效能上。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在1991年即發明多結光電池,但因材料成本高昂,所以過去多結光電池主要使用在太空應用,如衛星和火星探測漫遊者上。今則可以鈣鈦礦為基礎,製成更便宜的多結光電池,且可快速改變這樣的情況。
■(本文授權轉載自(國際商情雙周刊4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