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 診檢 體驗療程 日本觀光醫療產業 蓄勢待發國際商情雙周刊


文■福岡台灣貿易中心(國際商情雙周刊376期)

日本長久以來將醫療定位為「日本人的社會保障」,為抑制逐年增大的醫療費,日本政府採取限制病床數及醫生人數等政策。

日本的醫療體系並無接受外國患者的空間,相較於將醫療定位於獲取外匯的重要產業的其他國家,日本相對落後。但在醫療的國際化世界潮流中,觀光醫療不僅是國際交流,也有助於帶動地方經濟的活化。

日本內閣於2010年6月18日決議的「新成長戰略」中,已將觀光醫療納入。日本政府為與觀光部門合作促進針對外國人的醫療相關服務,則自2011年1月起開放醫療居留簽證。

此外,日本觀光廳為達成訪日國外旅客3,000萬人次的目標,積極進行發掘新的觀光資源,以創造訪日旅行的魅力,因此將觀光醫療定為次世代成長戰略的一環。而醫療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形成醫療產業聚落,不僅可引進觀光醫療旅客,並可幫助地方經濟活化及提升一般民眾接受的醫療技術。

潛在規模  約5500億日圓

日本觀光醫療的潛在需求將會有以下客層,第一是追求更高品質健檢及檢診的新興國家富裕人士,其次是追求最尖端醫療技術的全球患者,再來才是追求低成本醫療的美國等先進國家旅客。

上述潛在需求,估計在2020年訪日觀光醫療旅客數將為43萬人次,含觀光的觀光醫療市場規模約為5,500億日圓,經濟效益約達2,800億日圓。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OECD Health Data 2010》,2008年每100萬人口中設置電腦斷層掃描(CT)的比率,日本97.3台超越韓國的36.8台、美國的34.3台及德國的16.4台,在28個先進國家中排名第一。在持有比例不高的國家,患者的利用成本相對提高,所以對於這些國家的民眾而言,可以一邊旅遊一邊進行健檢,遂成為日本觀光醫療的魅力之一。

技術是強項  語言隔閡是弱點

至於利用於檢診及治療的內視鏡,日本廠商擁有九成以上的世界占有率,其中三成使用於日本。尤其日本有很多高水準內視鏡的醫生,讓亞洲地區的患者認為也是赴日觀光醫療的好處。除此之外日本具有世界最優越的醫療技術,展現觀光醫療的優勢。

但另一方面,日本醫療並無價格競爭力。由手術費來看,雖然日本心臟繞道手術的費用比韓國及新加坡便宜,但脊椎固定手術的費用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做手術時,除手術費之外還需要病房費及餐費等住院相關費用。因此日方需要提供在新興國家無法享有之高附加價值的高度醫療及採取減輕外國患者負擔之措施等。

此外,新加坡等國的醫療體系多可用中英文溝通,但在日本可提供外語服務的醫院不多,在語言方面,日本的確是不利於其他國家。

在具語言障礙的情況下,只能進行簡單的健檢而無法深入檢診,並且與外國患者的國家醫療人員合作也很困難。根據這樣的現況,民間翻譯培訓班陸續設置醫療翻譯的課程,但日方應該不能只靠醫療翻譯人員,而須致力成立醫療從事人員可直接提供外語服務的教育體制。■(本文授權轉載自《國際商情雙周刊》376期。更多內容,請見《國際商情雙周刊》)